黃紅韓

【摘要】廣西桂林市五通鎮農民畫是農耕社會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農民藝術,是農民生活和實踐的產物,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它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構圖飽滿,墨韻厚重,色彩斑斕,線條粗獷流暢。隨著時代的發展,桂林五通鎮的農民畫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同時也面臨一些困境,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打造地方本土文化品牌,注冊農民畫商標,發展農民畫與桂林旅游業相結合是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五通鎮;農民畫;發展的現狀;對策
一、桂林五通鎮農民畫發展的歷史
桂林五通鎮位于桂林市臨桂縣,距離桂林市約30公里。五通鎮是有名的奧運之鄉,五通籍的舉重運動員曾代表國家共獲得獎牌65枚。五通鎮文化歷史悠久,五代時期設鎮,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為義寧縣府駐地,取名“桑江鎮”。該鎮曾出過探花、翰林學士等武官,有較濃厚的文化底蘊,2002年五通鎮被自治區文化廳授予“廣西民間特色藝術之鄉”稱號;2007年榮獲“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稱號。
五通鎮農民畫是農耕社會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農民藝術,是農民生活和實踐的產物,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五通農民畫起源于明朝,繪畫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構圖飽滿,墨韻厚重,色彩斑斕,線條粗獷流暢。它題材主要有梅花、老虎、牡丹、青竹、山水、人物、少數民族風情等題材。繪畫的類型主要有:寫意山水畫、寫意花鳥畫、工筆花鳥畫、工筆人物畫、水彩風景畫、水彩人物畫、風景油畫、仿古畫等20多種,繪畫的載體主要有書畫、皮畫、淺繡畫等。五通農民畫以沈運香的“三皮(豬皮、牛皮、樹皮)畫”最具有代表性,“三皮畫”取豬皮、牛皮、樹皮之原始、自然、古樸等特性進行創作,題材主要以少數民族人物、風情為主,將中國工筆畫技法與西方的水彩畫、油畫技法相結合,展現濃厚的民族風情。畫面構圖飽滿,線條流暢有力,色彩斑斕,墨韻厚重,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久藏而不褪色,遠銷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及港、澳、臺地區深受國內外藝術界和收藏人士的青睞。
二、五通鎮農民畫發展的現狀
五通農民畫起源于明朝,至今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全鎮總共有144個自然村,人口總數約6萬人。據統計,全鎮80%的村莊農民從事繪畫,約有1000戶農民專門從事繪畫行業,繪畫人數共計5000多人,其中20人以上的畫坊就有40多家,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5-45歲之間。繪畫內容有20余種,主要有山水、風景、人物、動物,這中間又以畫動物、山水、梅、竹、牡丹見長。經過多年的發展,五通鎮農民畫形成了以家庭作坊經營為主的生產模式,以中國畫為主要種類,其中以山水畫和寫意花鳥畫為主要題材,五通鎮生產的農民畫遠銷國內外,每年從繪畫中創造的價值達8000多萬元,成為農民走上致富道路的有效途徑。五通農民畫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卓有成效,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品牌意識低下,沒有自我保護意識
五通農民繪畫作坊主要是在自家的房子或在鎮上租用農民房,農民畫作坊沒有注冊自己的商標,個別規模較大的畫坊隱約意識到注冊商標的重要性,大部分繪畫者根本還沒有保護自我權益的意識,這導致了市場上充斥著粗制濫造的仿作和偽作,繪畫作品個性不鮮明,作坊與作坊之間存在相互模仿的現象,品牌特征不明顯,影響了五通農民畫市場的長遠發展。
(二)五通農民畫經營分散,繪畫專業能力有限
農民畫家繪畫水平有限。五通農民學習繪畫基本上是通過父子、朋友、師徒相傳,大部分從事繪畫的人都沒經過專業的繪畫訓練,在繪畫技巧和構圖上,模仿多,創新少,藝術檔次低,精品少。農民畫制作工藝流程也較粗糙,不少農民作坊以家庭作坊為單位,采取流水線繪畫方式,以畫牡丹花為例:母親畫花,父親畫枝干和樹葉,兒子點花心和勾線,這種流水線的繪畫作品難以有創新和繪畫思想,只能作為普通的旅游產品和家居飾品,收藏價值不高。
經營分散。五通農民繪畫產業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作坊為主,經營比較分散,有的村雖然是專業的繪畫村,全村農戶基本處于單兵作戰、零星經營狀態,沒有統一的產品標準和統一的銷售渠道,目前整個行業還沒有組建一個起龍頭帶動作用的文化公司或企業,不能有效規范產品標準、產品包裝和統一收購價,無法把繪畫產業做得更強更大。
(三)過度追求商品化和市場化導致作品的藝術性流失
商品經濟觀念深入人心,作品藝術性缺乏。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經濟觀念深入人心,農民畫作者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品和經濟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商品經濟市場的推動,導致農民畫更多的邁向功利化,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農民畫在一定程度上開始求作畫速度,大量復制,農民畫家粗制一些畫作,精品和創意的作品少,藝術性缺乏。
印刷國畫進軍農民畫市場,對手繪農民畫造成巨大的沖擊。當前印刷技術日新月異,隨著高精度印刷機器的誕生,五通鎮產生了一些印刷國畫較為成熟的作坊。利用機器印制繪畫作品,印刷作品與手繪作品達到較高程度的仿真,有的農民作坊有一套較為成熟的產業鏈,作品印刷出來之后,為了加強作品的層次感,工人根據畫面情況進行點彩、染色,使之更加接近原手繪作品。因印刷速度大幅度提升,成本低廉,近年來市場上也出現大量印刷品,甚至當成手繪作品出售,市場經營情況混亂,對手繪作品市場也造成巨大的沖擊。
(四)銷售方式零散,無法實現規模化運作,無法形成合力
五通農民售畫多數是單門都護,缺乏帶頭人和龍頭企業,沒有固定的營銷渠道。在銷售過程中整個行業沒有組建一個帶頭作用的市場文化公司,無法實現產品統一包裝、收購。農民作品的銷售渠道主要有:(1)通過桂林自由書畫市場銷售。每周日五通的農民便將收集好的畫拿到自由書畫市場,據統計五通農民畫作占據桂林市星期天自由書畫市場的70%份額,畫種有工筆花鳥畫、工筆人物畫、花鳥寫意畫、寫意牡丹、寫意梅花、竹子、山水等。價格幾塊至百元不等。(2)部分農民畫師的作品被外籍畫商承包,農民將成品通過快遞寄出。(3)有一定資金的農民畫家在桂林旅游瓦窯批發城租下門面定點銷售。(4)部分年輕的畫家在淘寶網上注冊店鋪進行網絡銷售。
(五)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尚未形成統一管理
五通農民畫雖然有百年的發展歷史,在廣西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在全國的知名度遠遠不足,政府在政策傾斜、資金投入、產品文化宣傳,組織等方面遠遠不足,使得五通農民畫在繪畫生產、銷售環節,文化包裝上還處于較為低級、原始單一分散的方式。
三、通農民畫產業化發展的策略
(一)政府加強監控,統一管理
五通農民畫通過多年的發展,在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五通農民畫作為一種文化資源,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是勢在必行,加強農民畫隊伍的建設,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的交流培訓和指導,政府應該在資金、政策方面為農民畫的產業化發展提供服務和足夠的扶持,為農民提供有力的互動平臺,在產業化發展初期階段,政府需要給予必要的管理和扶持,政府應該給農民畫的交流、研究、培訓、輔導列為公益性事業,有一定的財政撥款,給予政策、稅收等方面相應的支持。農民畫的產業化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市場的經營秩序也必須有政府的規范管理,為農民畫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申請注冊五通農民畫商標
五通農民畫可以借鑒戶縣農民畫,東豐農民畫戶縣、嘉興秀洲農民畫的做法,申請注冊商標,他們先后于2006年、2012、2015年成功申請注冊商標。這些地方農民畫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歷來深受國內外游客喜愛,旅游市場上同樣充斥著粗制濫造的仿作和偽作,極大地損害了當地農民畫的形象,引起農民畫作者的不滿。經過申請商標注冊,凈化農民畫市場。
在五通畫得較好的山水畫作坊,牡丹花作坊,以及最具特色的沈運香三皮畫作坊,運營較好的李國成作坊、李慶剛繪畫作坊應注冊自己的商標。
(三)加大宣傳力度,打造五通農民畫品牌
增強品牌意識,打造“五通鎮農民畫”品牌,向發展成熟的其他地區農民畫學習優勢,五通農民畫家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提高文化水平和專業能力,吸收新的知識和技術,各個作坊之間進行交流和展出,相互學習,爭創品牌,走質量、品牌、效益之路。
1.桂林市因山水甲天下而聞名,桂林山水畫獨具特色,可以以此為突破點,組建農民畫家協會,定期組織農民畫家到戶外進行采風,引導農民畫家有“走出去”的理念,結合考查寫生進行創作,為作品增加活力。
2.桂林有多所美術展館,且經常有各項美術作品展,然而與農民畫有關的展覽次數少,可以充分利用展館的資源,開展具有品牌效益的農民畫賽事,大力加強農民畫傳播速度。
3.可以引進文化名人、畫家、教授,學校美術教師、藝術學院學生,廣大民間美術愛好者來研究五通農民鄉村經濟的發展現象,與五通農民畫家進行交流、研習、寫生與創作,并舉辦講座、辦班,培訓,辦畫展,不斷提高農民畫家的藝術修養、書畫技巧能力,使之對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加以繼承和發揚,對源自群眾生產、生活中具有創作價值的民間素材加以提煉和升華,創作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創性優秀作品。
4.組織農民畫家收集優秀作品編印成畫冊進行傳播。
5.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力度,為五通農民畫家制作宣傳片,把他們的作品,日常作畫場景,生存環境進行宣傳。
(四)以五通農民畫為中心大力發展五通旅游業
桂林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而聞名天下,有著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應該充分把握這個優勢,將農民畫和旅游資源連在一起,形成產業鏈。目前,五通農民畫產業園正在建設中,桂林市政府計劃于321國道劉三姐茶園旁建設中國農民畫第一村項目,準備規劃用地320畝,計劃投資3.9個億,集農民書畫創作、銷售、展覽、培訓一條龍,該產業園的建成,將進一步擴大五通農民畫在全國的影響力。將五通農民畫和桂林豐富的旅游資源充分的結合起來,在延伸五通農民畫產業鏈的同時,使得五通農民畫得到真正發展。
五通的農民畫產業園可以借鑒北京“789藝術區”,北京宋莊,戶縣農民畫“一日游”等形式,集欣賞農民畫、體驗畫農民畫、吃飯、住宿、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旅游模式,使得桂林五通農民畫成為桂林旅游圈的一個項目,這將積極促進桂林旅游業的發展,也是大力宣傳五通農民畫的有效方式。
(五)組建專門的五通農民畫管理經營機構
組建一個起龍頭帶動作用的文化公司或企業,收購、規范農民畫的標準,對收購作品進行統一包裝,把繪畫產業做得更強更大。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成立專門的市場管理,經營和開發機構,指導農民產業化的發展,開拓農民畫市場,實行統一管理,進行產品研發,例如將農民畫印在毛巾、杯子等生活用品上,印在有特色的桂林旅游紀念品上,將單一的出售農民畫產業鏈進行橫向開發,擴大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就業機會,提升產品價值。
加強與國內外文化藝術展覽機構的合作,為農民尋找更多的銷售渠道。其次,由農民畫創作者成立專門的行業協會,專門對進入市場的農民畫進行鑒定、評估,保證農民畫的質量。
總之,桂林臨桂縣五通農民畫要做大做強必須走出去,改革落后的生產方式,提升農民畫家的技術水平,走現代化的管理、產品品牌包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