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楠 柳伊晴 鄭曉勇 劉洋 楊東燃 薛婷
【摘要】黨建帶團建是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如何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而總結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高校黨建帶團建是高校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團建的關鍵環節。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目前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工作過程中“帶建”意識不強、長效機制缺乏、工作方式陳舊等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獨立學院中學生黨建為例,并結合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篤學、感恩”的校園文化精神,從機制互聯、行動互聯、思想互聯、作風互聯等互聯點研究新時期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的工作實踐路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互聯模式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面對新要求,在高校中加強對共青團組織的領導,以黨的建設帶動團的建設,是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之一。獨立學院肩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如何改進和創新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工作,提高獨立學院黨建水平,成為一個日益重要和迫切的課題。
“篤學、感恩”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在遵循獨立學院的辦學規律,按照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根據獨立學院的學生特點,深度發掘提煉出來的。這是以“愛國、勤奮、和諧、創新”的學院院訓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精神在全院師生中的具體體現。在學生黨建中,基層學生黨組織努力踐行“篤學、感恩”的校園文化精神,帶動團組織建設,有助于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礎,也有助于團組織自身的建設,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實效。
一、新時期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內涵和意義
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根本在“建”,關鍵在“帶”。其基本思路是把團的工作作為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把團的工作擺在黨的工作大局中去考慮,突出重點,全面帶動。在具體工作中,高校黨組織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導團組織的建設,以民主集中制原則創新團組織設置方式,充分發揮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吸引更多青年學生積極向黨靠樓,同時在加強黨團自身建設的前提下,做到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促黨建,使之成為良性互動。
在新形勢下,獨立學院堅持黨建帶團建,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
一是有利于推進黨的建設。黨的建設關鍵是在黨的“接班人”隊伍建設。落實黨建帶團建工作,是為黨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培養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有效途徑。
二是有利于加強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共青團是黨的得力助手和后備軍,是團結青年學生的核心力量,是黨聯系青年學生的橋梁和紐帶,是高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黨建帶團建就是以黨的思想建設帶領團的思想建設,將團的思想建設納入黨的思想建設中。
三是有利于青年團員的全面發展。在黨的帶領下,共青團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活動,為青年團員搭建展示自我平臺,促使青年團員形成正確的“三觀”,注重自身思想修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全面發展自我。
二、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獨立學院黨建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形勢下黨建帶團建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帶建”意識不強。部分獨立學院沒有對黨建帶團建工作進行深入指導,沒有切實把學生團建工作納入到黨建工作之中,學生黨建工作未能真正以團組織為強有力依托,缺少對團組織工作的重視。二是長效機制缺乏。比如相應的制度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更新甚至丟失,責任目標不明確,執行力度不夠等。同時沒有深入了解青年學生的真實需要,開展各種不符合青年特點的活動。三是工作方式陳舊。黨建帶團建創新意識不強,從而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變化,傳統的會議、報紙等灌輸形式,難以融入青年團員的日常學習生活中。
三、基于“篤學、感恩”校園文化精神的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互聯模式實踐
“圍繞中心抓團建,抓好團建促發展。”這是黨建帶團建的根本要求。只有開拓創新黨建帶團建的新路徑,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工作才能實現新發展、新突破。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工作重點在于要結合自身校園文化和學生個性特點,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篤學、感恩”的校園文化精神一針見血的指明了獨立學院黨建帶團建工作方向,找準了工作的互聯點。
(一)做好黨建帶團建的機制互聯
建立學生黨員擔任新生班主任助理制度。每年從學生黨組織中精選優秀的黨員擔任新生班主任助理,一名學生黨員帶1至2個班級,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及時解決學生困惑,積極引導新生盡早適應大學生活,傳遞優秀的學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建立學生黨員擔任團干部制度。從學生黨組織中挑選優秀的學生黨員,聘任他們在團組織中擔任團干部,在帶領基層團組織工作中,發揮黨的先進性,務實地將校園文化滲入團組織的學生活動中,及時與黨組織匯報、交流、聯系,建立密切的黨團工作關系,切實帶動團組織進步,發揮高校黨建教育。
建立定期的黨、團工作研討制度。黨、團干部之間需要加強溝通交流,碰撞長效新思路。通過黨支部的學生黨員帶團員的聯動、交流模式,體現出加強陣地建設和學生自我管理的雙贏現象,營造學院“篤學、感恩”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出“感恩社會、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優秀團隊。
(二)做好黨建帶團建的行動互聯
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堅持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引導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開展科技、文化、志愿服務等活動,使青年團員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黨的歷史和理論,努力提高青年學生理論素養。要加強發揮團組織作用,深化大學生素質教育。團組織應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繼續深化大學生素質教育,大力開展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學生黨員應在學生活動中引領青年學生,將共青團先進性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在培養校園精神、學術氛圍、良好學風和課余文化等各個方面發揮導向與激勵、約束與調試、凝聚與輻射的積極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引領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學習專業知識,接觸更多不同領域,開拓認識視野,發揚刻苦勤奮的學習精神。
(三)做好黨建帶團建的思想互聯
共青團是溝通學校與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團的建設要緊緊圍繞學校黨建的中心任務,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獨立活動是高校共青團特有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共青團要發揮這一優勢就必須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加強團組織的思想建設,使團組織指導思想更貼近青年學生,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共青團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把團組織和青年團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有效的調動起來。強化培養教育,構建團員青年的精神支柱,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要位置,要用共產黨的先進理論思想去筑造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堅定他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
(四)做好黨建帶團建的作風互聯
學生黨員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較高的素養,每一個學生黨員都努力爭取在專業學習方面站在排頭,具體地說,學生黨員的學習成績大都在年級名次靠前。學生黨員應開張“一幫一,共學習”活動,帶動學校學風建設。其次,學生黨員能處理好同學關系,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大學生年齡相當,經歷相近,同以學習作為主要任務,又以集體生活的方式密切相處,學生黨員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都能夠跟同學和老師和諧相處,正確處理各個方面的關系,在生活作風上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同時,黨章要求,共產黨員要“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國家的法律法規”在大學里更多地細化為校規校紀,學生黨員不僅要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而且要在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方面爭作表率。在學校,學生黨員都能嚴于律己,在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法律法規方面都做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學生黨員將日常的學習作風、生活作風和紀律作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同學,樹立榜樣,使學生向榜樣學習,有利于學校學風和校風的建設。
“篤學”是“勵志”的行為體現,是途徑和方法,表現出青年學子專心于文化知識的鉆研和學習,追求新知。黨組織要加快落實“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并形成有效可行的長期機制,讓先進黨員力量將校園文化深入滲透進入團組織中,在團組織中發揮先鋒帶頭作用,帶動團組織進步,帶動建設“學習型”團組織,在青年團員中為黨培養高素質的后備軍,引導青年學習理論,堅定理想與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統一思想和行動,把熱情和力量凝聚到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上來。對于大學生,感恩意味著要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社會關愛之恩,感謝老師教誨之恩,感謝同學幫助之恩。懂得“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更是一種責任。黨組織要加強對團組織的思想政治引導,把握“感恩”的內涵,使青年團員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使命和責任,做一個有擔當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