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
讓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門提出了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職業教育的意見,2013年,教育部正式啟動第一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創建工作。一系列重要的文件、講話和會議,布局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預示著農村成職教育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甘州區位于千里河西走廊腹地,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近年來,張掖市甘州區搶抓機遇,緊緊圍繞國家和甘肅省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戰略目標和任務要求,結合區域新農村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以人才培養和新型農民培養、全面提高新型農民素質為核心,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區縣。
政策支持保發展
當前的社會,勞動者素質已經成為影響農村整體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而在發展農村職業教育、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方面,政府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為此,甘州區委、區政府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根據市教育局關于加強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的要求,把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納入《甘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出臺了《甘州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2013-2020年發展規劃綱要》等規范性文件,建立了農村勞動力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以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張掖市職教中心為龍頭、甘州區社會服務培訓中心,各職能部門農村服務站所、鄉鎮成人學校為基礎的農村職業教育格局。
“我們通過完善區域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統籌管理機制,形成政府統籌、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新體制。建立了由區長為組長、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為牽頭單位的全區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張掖市甘州區教育局局長劉文介紹道。
除此之外,甘州區還成立了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與終身教育指導委員會,召開群眾政治思想教育暨終身教育工作推進會,有效地推進了區域學習型社會建設工作。同時進一步明確由鄉鎮政府主辦、區教育局主管的管理體制,明確獨立法人地位并獨立建制,順應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文化、教育設施一體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形成了統一規劃、一體建設、資源共享的建設管理機制。最后,還將職成教育列入政府年度教育督導考核的重要指標內容,創新政府督導與社會評價方式,發揮督導與評價的保障、咨詢、激勵和服務功能,形成了一批區級示范村民學校、優秀村民學校、合格村民學校。
創建示范區,不是教育部門一個部的事情,該區人社局根據甘州區職業培訓工作的實際情況,會同區財政局、教育局和總工會制定《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和技能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支持企業開展職工培訓,規范社會化職業技能培訓補貼,鼓勵農村中職、高校畢業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將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專項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的同時,設立涉農專業發展專項經費,用于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正是因為我們認真貫徹國家、省市加快發展農村職成教育的要求,做到有政策、有措施的制定和實施促進職業技能培訓的政策措施,促進了重點工作推進”。劉文說道。
加大投入促發展
全區公辦職業學校專任教師206人,生師比19.8∶1,其中本科率為95%以上,基礎課教師102人、專任專業課教師98人,高級職稱36人,中級職稱109人,“雙師型”教師87人,占專任教師的60.4%;有區域內名校長1人,甘州名師4人,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19人,企業行業兼職教師23人;成人學校專任教師168人,占全區常住人口的萬分之一點五五,本科率達86%。鄉鎮成人學校專職教師按鄉鎮常住人口的萬分之一點五配備,建立了385人的兼職教師隊伍和3568人的志愿者教師隊伍。
職成教育專項經費列入區財政預算,并逐年增長。區財政用于職業學校年生均公用經費0.6萬元,并嚴格落實國家助學金制度,確保中職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不低于普通高中。
2013-2015年,區財政撥付免學費和助學金資金1378.795萬元;對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落實年審制度,近三年落實資金1529. 34萬元;落實成人教育專項經費395萬元,有效地保障了成人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在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中,全區行政村村民學校、市民學校、企業教學點實現全覆蓋。形成區教育局牽頭、張掖市職教中心為核心,鄉鎮成人校為基礎,聯合行業辦學及相關企業共同參與的甘州區職業教育集團資源聯盟。開展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機制,使職業學校培養目標和產業需求緊密結合,張掖市職教中心與區內外多家企業合作,開展了半工半讀、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累計培養學生8000余人。
同時,在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墓礎上,投資建立學校實訓中心6個、校外實訓基地22個。為有效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各職成學校、培訓機構通過相關企業和農業園區,按培訓項目落實相關的實訓場所。基本滿足了鎮域“三農”人才培養培訓要求。
這一項項舉措,一組組數字,用實實在在的事實說明了甘州區實施的全員培養與重點培養相結合,校本培訓與基地培養相結合,搭建平臺與打造教學品牌相結合等“四個結合”師資培養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說明甘州區對于職業與成人教育的經費投入力度逐步增強,也說明張掖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機構與師資隊伍建設正在迅速成長。
優化結構帶發展
“目前,全區中職學校與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保持保持在4:6左右。2013年到2015年全區職業學校、成人學校辦學事業總量2.446萬人次,其中學歷教育6100人,各類培訓1.836萬人次。我們將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規模結構,提升質量效益”。 張掖市職教中心校長說。
甘州區積極整合區域職業學校資源,集中建設張掖市職教中心,并成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實施分類培訓,不斷滿足農村勞動者轉移就業、創業和增加勞動收入的需求。
據了解,近三年來,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3215人,科學文化培訓12078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2000人次,企業職工培訓8000人次。
與此同時,張掖市職教中心在形成四大專業支柱,八大類專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機電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護理、會計電算化、建筑工程施工、種子生產與經營、學前教育、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應用等專業。
目前,機電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已列為全省重點專業。可以滿足甘州區職業學校教育教學需要和農民工技術培訓需求。
創新模式謀發展
甘州區依托張掖市職教中心建立了學生創業服務中心,下設培訓咨詢部、創業培訓部、項目指導部,建立了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校外實踐基地和校內實踐基地,加強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的培養。“2013年以來,甘州區先后選派35名教師參加高級職業指導師、就業指導員培訓,目前已培養高級職業指導師2名,職業指導師11名,職業指導員22名,滿足了全區職業學校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的需要”。記者了解到。
同時,將工作重心下沉,陣地前移,隊伍前置,努力形成面向農村全體人員的成人教育網絡。建立村民學校工作室,指導引領全區村民學校建設。
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召開村民學校建設現場研討會,然后進行全區推廣,頒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甘州區村民學校建設的實施意見》,召開甘州區加強村民學校建設工作推進會。建立村民學校工作室,指導引領全區村民學校建設。形成了村民學校建設的有效機制,建成村民學校145所。
在此基礎上,甘州區拓展農民培訓平臺,加大送教進村力度,為甘州區農民持續增收,現代農業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大力推進農業先行區建設工作,依托甘州區高效農業示范區的資源優勢,打造高效生態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尤其是伴隨著土地流轉,農業合作社的興起,積極探索貼近、貼緊、貼實生產、經營的“田頭培訓超市”工作機制,真正使農民增長了知識、獲得了技能;滿足了農民的實際需求。
只有對接產業,職業教育才有出路。為此,甘州區先后投入農村勞動力職業教育,包括公共實訓中心建設等專項經費近2000萬元。逐步完善“訂單式培訓”與“菜單式培訓”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培訓學校緊緊圍繞促進就業這一核心,進行了積極而有效的探索,也形成了“信息一培訓一就業”有機鏈接的特色。圍繞玉米制種、中藥材、高原夏菜等開展陽光工程農民創業培訓,把農民經營觀念轉變、技術技能強化與縣域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以產業帶培訓,以培訓促產業,建立鄉鎮專職干部工作交流QQ群制度,督促專職干部全程跟蹤、參與、服務培訓、了解農民培訓需求,著力提高培訓實效。
此外,甘州區還整合教育資源,把基礎、職業、成人等不同類型的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科教統籌,普職成結合,通過“送教下鄉”、“送教到戶”等形式,充分發揮“村民學校”、 “流動課堂”等培訓載體,努力達到培訓一批農民,推廣一批技術,發展一項產業,振興一方經濟的目標。
創建引領改革發展,在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區創建推進的過程中,甘州區系統地思考了近年來區域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網絡體系、基地建設等一系列的問題,提出了區域職業教育和成入教育的新一輪發展規劃設想。未來五年,該區將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加快發展職成教育戰略決策,以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區為新的起點,進一步鞏固“創示”成果,加快推進全區職成教育現代化進程,使全區職成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成教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