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槐,中學高級教師,西北師大附中副校長,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生導師,甘肅省語文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編著了《中華學生作文書系》《語文基礎知識手冊》《考試要點》《學生古漢語字典》《中學生論點論據手冊》《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等書籍。
課堂是學生成才成長、教師成功成就的主陣地,教育教學的奇跡發生在課堂。因此語文教學要如行云流水,輕松愉悅,自然和諧;如春風化雨,滋蘭樹蕙,潤物無聲;如細雨濕衣,耳濡目染,春溫秋肅。語文課堂教學要追求境界高遠,情真意濃,學問結合,使學生情為之所系,心為之所動,意為之所變。
境界高遠
語文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既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啟人心智、陶冶性情、為人的精神生命奠基的課程。一位語文老師在自己的教學反思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我講《百合花開》,課要上完的時候,一個孩子從桌子里取出一枝百合花送給了我。我有點詫異,也有點小小的歡喜,就問他:“你怎么想起帶一枝百合花來呢?”他靦腆地回答:“是我姥爺讓我帶來的。一是讓同學看看百合花是什么樣的;二是可以送給辛苦上課的老師。”我打趣說:“你姥爺可真好!他是不是姓畢啊?”臺下的老師會心地笑起來,孩子們卻一臉茫然,他極認真地說:“我姥爺姓劉?!泵鎸⒆尤绱藛渭兊难凵窈颓f重的表情,我突然感到羞愧萬分。自以為幽默的我,拿孩子和老人的真情做調侃,我算什么好老師?從那以后的每節課我都提醒自己:不說無謂的話,不做無謂的事。
教育者應該是一面鏡子,能夠映照出自己。“不說無謂的話,不做無謂的事”,作為“一面鏡子,能夠映照出自己干干凈凈的靈魂來”,這就是一位語文老師心清如水的精神世界!教師的精神境界決定了課堂教學的境界,課堂教學的境界決定了學生的精神境界。語文教學目標要高遠一點,要讓學生在語文的世界“詩意地棲息”,成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天下事的大器高雅之人。
情真意濃
語文是一門具有濃郁的人文氣息的學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課堂教學的成功離不開“情”,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選文字字句句幾乎都是“情”的結晶。在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披“文”入“情”,以“真情”動人?!肚f子·漁父》云:“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梁實秋回憶梁任公先生講課時寫道:“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高明的大師們無不將自己高遠的濟世憂民真性情酣暢淋漓地體現于學生之前,使語文成為一門人生藝術課。語文老師要向大師們學習講授語文課的藝術,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戒虛情假意和“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病呻吟,以真情成就精彩的語文課堂!
學問結合
語文課本質上就是語言課,語言、言語是思維的直接顯現。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言語理解能力,發展學生言語表達水平和基于語文素養的智慧結構,提高學生理性思維水平。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有問題意識,以問題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使學生“于無疑處生疑,于是疑處質疑”,以啟迪學生的思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設計問題,把問題分成主問題、次問題等不同的層級,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之中有所收獲。余映潮老師在《論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 》一文說:“主問題是解讀課文核心內容的鑰匙性質的問題,是對課文閱讀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提問或問題。主問題高度概括,具有內在的牽引力,能夠一線串珠,能結構起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在教學中顯現著以一抵十的力量,具有‘一問能抵許多問的藝術效果?!?/p>
語文教學雖然是一個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教學生識字、寫字、寫文章和做人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教學不能沒有追求;我們追求的境界不一定能夠達到,但我們不能放棄追求?!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醒裕骸啊对姟酚兄骸呱窖鲋梗靶行兄?。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p>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