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在一個心理工作坊里,所有的人都要在膠紙上寫一句話,這句話是他們想讓工作坊里其他人都知道的,寫好后把膠紙貼在額頭上,在教室里自由走動,看別人寫的是什么。
有的寫“我喜歡旅行”,有的寫“我剛剛與伴侶分手”……而有一個人額頭上寫的話打破了所有這些迂回傳達的信息,一語中的地說出了所有人想要說、卻又沒有直接說出來的話,這句話就是“我想讓你喜歡我”。
“我想讓你喜歡我”,這是我們每個人深植在內心的愿望。
也許我們意識到了,也許沒有意識到,不管我們曾經、正在用什么方式來爭取,盡管我們外表看起來形形色色,但內心有一股同樣的驅動力,就是這個“我想讓你喜歡我”的愿望。
你有沒有過一些熱切地渴望和努力去追求過的東西?當一連串追問過后,有多少會回到“我想讓你喜歡我”上。
有一天我參加了一個人聲喧鬧的Party,我在自己的心里做著這個游戲,我想在場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美貌出眾還是貌不驚人,無論是正在自信地侃侃而談還是沉默地躲在角落里,無論名片上是怎樣的一個頭銜,也無論項上的鉆石如何的閃耀……每個人的額頭上都貼著一句話——“我想讓你喜歡我”。
我突然覺得,這些看上去高不可攀的人,出眾的美女、富豪、明星、成功人士,也并不那么讓人畏懼——那引人注目的外表是你能看見的,而你看不見的呢?也許是他們為這個成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背后推動著這份努力的原動力——“我想讓你喜歡我”。
這樣想著,一瞬間,我就原諒了那些看上去冷冰冰難以接近的人——也許在他們內心,“我想讓你喜歡我”的愿望如此強烈,卻由于覺得不安全、不自信,由于太害怕被人拒絕,所以用一副拒人千里外的盔甲來保護自己。也原諒了那些邊漫不經心同我講話邊四處打量,似乎在尋找更有趣的講話對象的不禮貌的人,也許他們太想受人喜愛和看重,太想顯得自己是個受歡迎的人,用力過度的結果是適得其反。
我們可以從中明白一個道理,被動等待不如主動給予,與其竭盡全力證明自己更美麗、更優雅、更聰明、更成功、更有趣來贏得別人的喜愛,還不如去尋找一個美麗、優雅、聰明、成功、有趣、能引起你興趣的人,去主動的表達你對他的喜愛。
因為魅力不在于你有多美、多成功、多優秀,魅力在于,讓對方感到“我很喜歡你”。不如問問你自己,你能不能提供對方所渴望的欣賞、喜愛、看重、了解、關心,或一個擁抱、一個笑容、一句贊揚?如果對方不接受,那也沒有什么,受到拒絕的原因有很多種,而我們最擔心的是那個——“是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的可能性極小,我們再試試下一個人好了。
因為你所給予的禮物,是如此的珍貴,總會讓一個美好的靈魂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