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肝膽外科 江蘇 南通 226000)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設備和技術的不斷改進,一些常規的普外科手術逐漸被腹腔鏡手術所代替。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但患者在接受此類手術后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等并發癥。因此,在對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后需對其進行高質量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程序化護理是指采用評估、計劃、實施、再評估的方案對患者進行全程的個體化護理,以促進其病情的痊愈[1]。為了觀察對行腹腔鏡手術的普外科患者進行程序化護理的效果,我們將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07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程序化護理,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療效,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107例患者均為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這些患者均符合以下的入選標準:①其年齡為18~72歲,平均年齡為(45.63±18.54)歲。②其病情的診斷明確,需擇期接受手術治療。③其未患有嚴重的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④需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⑤對本次研究的內容知情并簽署了對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⑥能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⑦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可能。將這107例患者采用“DOLL’S臨床病例隨機表”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在對照組52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0例,其年齡為18~70歲,平均年齡為(46.26±17.38)歲,其中接受胃腸手術的患者有12例,接受膽道手術的患者有28例,接受腹股溝疝手術的患者有8例,接受其他手術的患者有4例。在研究組55例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19例,其年齡為19~72歲,平均年齡為(44.82±19.51)歲,其中接受胃腸手術的患者有10例,接受膽道手術的患者有31例,接受腹股溝疝手術的患者有9例,接受其他手術的患者有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圍手術期護理,包括指導其進行術前準備、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術后護理、病情觀察及并發癥預防等常規護理。為研究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程序化護理,護理方案如下:①評估:在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全面評估其臨床資料及身心狀況,包括其病史、生活經歷、教育背景、生活習慣、對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對治療方案的認可程度、心理狀況和生理狀況等。②計劃:由責任護士、護士長對采集到的患者資料及其治療方案進行分析,制定對其進行科學護理的計劃(應包括早期心理疏導、教育管理、術后疼痛護理、早期飲食活動等),并與患者進行商討,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對治護服務的需求。③實施:由責任護士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與其建立互助互信的護患關系,向其詳細地解釋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原理、優點、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等,使其充分認識到進行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幫助其消除不必要的焦慮情緒。由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在進行手術治療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注意事項,并及時為其采取預防并發癥的相關措施。向患者介紹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成功的經典病例,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術后及時了解患者發生疼痛及身體不適的情況,并配合醫生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采用多種途徑及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其因發生疼痛而出現的不良情緒。指導患者進行早期術后康復鍛煉,并合理地調節飲食。根據患者的病情對其進行皮膚護理,積極預防褥瘡等并發癥。在術后指導患者進行全面的康復鍛煉,對其進行必要的肢體按摩和皮膚護理,指導其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盡可能減輕其承受的痛苦,使其盡快康復。④再評估:在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及時與其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其病情的變化情況,進而不斷為其完善護理計劃。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術前2個小時的焦慮評分、心率、血壓及在術后2個小時發生疼痛的情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患者發生焦慮的程度,并采用多功能監護儀檢測其心率和血壓。記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并發癥(如感染、尿潴留、腸梗阻等)的發生率。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發生疼痛的情況,評估方法是:取一條長約10cm的游動標尺(游動標尺的評分范圍為0~10分,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疼痛劇烈,難以忍受),指導患者在游動標尺上標出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對應位置,記錄具體的數值。
采用SPSS l7.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前其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HAMA評分明顯較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對手術治療應激水平的分析 (±s)

表1 對兩組患者對手術治療應激水平的分析 (±s)
指標 對照組(n=52)研究組(n=55) t值 P值心率(次/分) 87.64±9.35 75.23±8.02 7.382 <0.05收縮壓(mmHg) 137.50±14.46 126.21±10.38 4.659 <0.05舒張壓(mmHg) 86.42±9.20 77.18±8.72 5.334 <0.05 HAMA評分(分)20.65±7.31 11.35±3.54 8.447 <0.05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較短,VAS的評分及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情況的分析 (±s,例)

表2 對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情況的分析 (±s,例)
對照組(n=52) 研究組(n=55) t/c2值 P值肛門排氣時間(h) 21.36±3.14 16.54±2.82 8.363 <0.05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h) 33.29±8.95 20.08±5.52 9.245 <0.05術后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h) 42.74±10.05 29.16±7.20 8.068 <0.05住院時間(d) 8.83±1.76 5.47±1.05 12.069 <0.05 VAS評分 (分 ) 4.35±0.93 2.86±0.87 8.563 <0.05并發癥發生率(%) 20(38.46) 9(16.36) 9.389 <0.05指標
臨床實踐證實,對普外科患者實施傳統開放性手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可使其受到較大的手術創傷,影響其術后機體功能的恢復。老年患者、腫瘤患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對手術治療的耐受性較差,在接受傳統外科手術時安全性較低[2]。在對接受開放性外科手術的患者實施傳統護理時,主要以促進其生理機能恢復為目標,護理措施較為單一,不能對其進行心理護理、病情觀察及個體化護理等全面的護理干預[3]。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性小、術中的出血量少、術后恢復的速度快、住院的時間短的特點,較易被患者接受[4]。在對普外科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后其住院的時間較短,對其進行護理干預的項目較密集,護理難度較高。
程序化護理是指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科學、全面、連續的評估,為其建立一整套程序化的護理方案,然后按既定的計劃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并及時評估其護理效果,完善其護理方案,提高其護理質量,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其身心需求,促進其術后病情的痊愈[5]。近年來,程序化護理在開展外科手術的過程中得到了推廣和應用,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研究發現,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肺疾病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程序化護理可促進其術后恢復、縮短其術后拔除胸導管的時間、癥狀消失的時間,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出血患者進行程序化護理可顯著提高其手術效果,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術后住院的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近年來,我院對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普外科患者實施程序化護理,采用評估、計劃、實施、再評估的方案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前其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HAMA評分明顯較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較短,其VAS的評分及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行腹腔鏡手術的普外科患者進行程序化護理可顯著緩解其對手術的應激反應,能加快其術后恢復的速度,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1] 顧冬梅. 護理程序在腫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實施體會[J]. 護理學報, 2012, 19(14):44-45.
[2] 束翠華, 熊正香. 老年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的護理研究進展[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 28(24):47-48.
[3] 傅臻. 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異位妊娠護理的比較[J].江蘇醫藥, 2010, 36(24):2996-2997.
[4] 李永來, 劉煥軍, 李賀. 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與傳統術式比較[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07, 7(4):376-377.
[5] 邵松玲, 何瓊芳, 譚永花, 等. 護理程序在骨折臥床患者舒適護理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