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梅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肺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早期肺癌患者并無明顯的臨床特征,因此許多患者在被確診患有該病時,其病情均已發展至中晚期。因此,及早對該病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就顯得十分重要[1]。提高對該病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預后質量。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上用于確診早期肺癌的檢查方法越來越多,如進行CT檢查及多排螺旋CT檢查等[2]。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用64排螺旋CT診斷早期肺癌的臨床價值,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50例被確診患有早期肺癌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12例。他們的年齡為40~75歲,平均年齡為(57.8±2.4)歲。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及病理檢查結果均符合早期肺癌的臨床診斷標準。
使用64排螺旋CT對這50例患者進行檢查。本次研究所選用的儀器為荷蘭Phlips公司生產的64排128層螺旋CT機。該儀器的設置參數為:掃描管電壓為120KV,電流為80~130mA,矩陣為512×512,掃描層厚為1mm,重建層厚為0.5mm。進行檢查的具體方法是:①使用高壓推注器為患者肘靜脈注射規格為320g/L、劑量為100mL的碘伏醇,注射速率為3.0mL/s。②注射完畢20s后,對患者進行動脈掃查和靜脈掃查,掃查的時間為30s和60s,延遲期為3min。③將掃描得出的圖像傳送至PACS工作站進行處理,并進行MPR重建。④由我院2名以上的具有豐富經驗的閱片醫師進行閱片,并將閱片結果進行統一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ˉX±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病理診斷的結果顯示,在這50例患者中,患有腺癌的患者有33例,患有鱗癌的患者有15例,患有小細胞癌的患者有2例。進行64排螺旋CT診斷的結果顯示,在這50例患者中,患有腺癌的患者有32例,患有鱗癌的患者有鱗癌14例,患有小細胞癌的患者有2例。用64排螺旋CT進行診斷的結果與病理診斷的結果的符合率為96%,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下表。

表 兩種診斷結果的對比分析
①中央型肺癌病灶的聲像圖特征是:肺門部存在軟組織病變,病變以結節狀與團塊樣為主,部分存在鈣化的特征,病變邊界呈“毛刺狀”,腫塊中部強化不明顯,行增強掃描可見肺門腫大、淋巴結的邊緣明顯強化。②周圍型肺癌病灶的聲像圖特征是:瘤體與縱膈呈分葉狀緊貼,腫塊邊界毛糙,但少數呈“毛刺征”,腫塊內部存在明顯的鈣化特征,部分已累及至支氣管,管腔變窄、管壁增厚。
肺癌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多發生于中老年男性。由于該病患者在患病的早期并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故許多患者在被確診患病時,其病情均已處于中晚期。因此,及早對該病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提高其臨床療效及預后質量的關鍵。目前,臨床上可用于診斷肺癌的檢查方法較多。64排螺旋CT檢查就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檢查方法[3]。與采用常規CT進行檢查相比,用64排螺旋CT對患者進行檢查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64排螺旋CT具有掃描快、分辨率高等優點,掃描可一次性完成,患者無需更換體位。同時,64排螺旋CT可進行多平片重建,并且呼吸、運動等干擾因素不會對診斷結果造成影響,因此采用64排螺旋CT對早期肺癌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較高[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用64排螺旋CT進行診斷的結果與病理診斷的結果的符合率為96%,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文獻報道中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5]。
綜上所述,用64排螺旋CT診斷早期肺癌的準確率較高,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該方法可作為診斷早期肺癌的主要檢查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李向東,張華,高景峰等.64排螺旋 CT 在早期肺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1):69-70.
[2]楊超,李必強,唐茁月等.64排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聯合血管成像對肺內腫塊的診斷價值[J].重慶醫學,2015,(7):916-918.
[3]焦霜.64排螺旋CT在肺部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導刊,2014,(12):1447-1449.
[4]謝萬猛.64排螺旋CT診斷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臨床價值[J].影像技術,2014,26(1):3-5.
[5]蔣龍.64排螺旋CT診斷早期中心型肺癌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3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