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軍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 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腎透明細胞癌是臨床上常見的腎臟惡性腫瘤,而乏脂肪性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腎臟良性腫瘤。RAML的構成成分主要為脂肪、平滑肌以及異常的血管。臨床上使用B超技術對RAML進行診斷時常與腎透明細胞癌混淆,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用CT技術可以對這兩種疾病進行鑒別診斷。為了進一步探討用CT技術對腎透明細胞癌與RAML進行鑒別診斷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30例腎透明細胞癌患者與18例RAML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2月~2015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0例腎透明細胞癌患者與18例RAML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病理檢查得到確診,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將30例腎透明細胞癌患者設為A組,將18例RAML患者設為B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齡為30~70歲,平均年齡為(50.23±5.18)歲。在B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6例,其年齡為32~71歲,平均年齡為(51.31±5.2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兩組患者均進行CT檢查,具體的方法是:使用美國GE LightSpeed公司生產的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掃描,將CT機的電壓設為120kV,將電流設為220mA~250mA,將螺距設為1.5∶1,將床速設為15mm/s,將層厚和層間距均設為1.25。先對患者進行平面掃描和增強掃描,掃描的范圍為患者的膈頂至兩腎下極。然后為患者注入對比劑(優維顯),注射的速率為3.0ml/s。在注入對比劑后的25s、70s和180s~300s時分別對患者進行皮髓期、髓質期和腎盂期掃描,將掃描的窗寬設為200HU~260HU,將窗位設為40HU~50HU。在掃描完成后將得到圖像傳至工作站,并使用三維重建技術對圖像進行處理。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各掃描期的CT值以及其CT掃描圖像的特征。兩組患者CT掃描圖像的特征主要包括鈣化、腫瘤邊緣光滑、假包膜、均勻強化、快進快出強化以及延遲強化等。
A組患者在鈣化、假包膜、均勻強化、快進快出強化以及延遲強化等CT掃描圖像特征方面與B組患者存在較大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CT掃描圖像特征的比較
A組患者在平掃期、皮髓期、皮質期和腎盂期的CT值分別為(35.28±6.32)HU、(102.29±23.64)HU、(133.78±32.19)HU 和(152.48±40.26)HU。B組 患者在平掃期、皮髓期、皮質期和腎盂期的CT值分別為(35.37±6.43)HU、(102.59±23.78)HU、(84.76±28.59)HU和(87.92±25.46)HU。兩組患者在平掃期和皮髓期的CT值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A組患者在皮質期和腎盂期的CT值均明顯高于B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腎透明細胞癌是臨床上常見的腎臟惡性腫瘤,其在腎臟惡性腫瘤中所占的比例高達75%以上。該病患者的CT圖像特征主要為腎臟中呈現出大小不一的橢圓形或圓形包塊,其腫瘤內的血供十分豐富,且和相鄰腎實質之間有清晰的界限,病灶內可見壞死、囊變、出血或鈣化等情況[1]。而RAML是臨床上常見的腎臟良性腫瘤。此腫瘤的構成成分主要為脂肪、平滑肌以及異常血管。據相關的研究表明,對RAML患者進行B超檢查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強回聲區,因此常被誤診為腎透明細胞癌,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用CT技術可對這兩種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A組患者在鈣化、假包膜、均勻強化、快進快出強化以及延遲強化等CT掃描圖像特征方面與B組患者存在較大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A組患者在皮質期和腎盂期的CT值均明顯高于B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見,用CT技術能對腎透明細胞癌與RAML進行有效的鑒別診斷,并能為這兩種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更加準確、詳實的依據。
[1]鹿麗,陳自謙,張俊祥,等.乏脂肪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現及病理特征[J].醫療衛生裝備,2014,35(06):79-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