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花 鄧書敏
(海南省瓊海市人民醫院超聲科 海南 瓊海 571400)
超聲檢查由于具有無創傷、可重復操作、圖像清晰、安全性高等優點,因此被廣泛地應用于胎兒發育異常的檢查中。超聲檢查包括二維超聲檢查和四維超聲檢查。為了探討用這兩種檢查方法診斷胎兒發育異常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420例孕產婦及其胎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20例孕產婦及其胎兒。這些孕產婦均為單胎妊娠,而且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這些孕產婦的年齡為20~36歲,其平均年齡為(26.8±3.5)歲。她們的孕齡為21~35周,其平均孕齡為(23.5±2.3)周。
讓這420例孕產婦取仰臥位、右側臥位或左側臥位,然后對其胎兒分別進行二維超聲檢查和四維超聲檢查。①進行二維超聲檢查的方法是:將超聲檢查儀開啟至二維模式。按照常規產前檢查的標準對孕產婦的胎兒進行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對孕產婦的胎兒各項生長發育的指標進行探測。②進行四維超聲檢查的方法是:將超聲檢查儀啟動至4D模式。使用腹部超聲探頭對孕產婦胎兒的頭部、顏面、脊柱、胸腹及四肢等進行觀察,對胎兒可能出現異常的區域進行重點觀察,同時調整超聲儀器的立體數據箱,對動態采集的圖像進行儲存和分析。在對這些孕產婦進行引產或分娩后,將對其死嬰進行解剖的結果或對其新生兒進行相關檢查的結果作為最終的參照標準。
觀察并記錄對這些孕產婦的胎兒進行二維超聲檢查的結果、進行四維超聲檢查的結果。在對這些孕產婦進行引產或分娩后,觀察并記錄對其死嬰進行解剖的結果或對其新生兒進行相關檢查的結果。
對這420例孕產婦進行引產或分娩后,對其死嬰進行解剖的結果或對其新生兒進行相關檢查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顯示,共有28例死嬰和新生兒存在發育異常的情況。與對這28例孕產婦的死嬰進行解剖的結果或對其新生兒進行相關檢查的結果相對照,用二維超聲檢查診斷胎兒發育異常的準確率為75%,用四維超聲檢查診斷胎兒發育異常的準確率為92.86%。用四維超聲檢查診斷胎兒發育異常的準確率明顯高于用二維超聲檢查診斷胎兒發育異常的準確率,差異顯著(x2=5.543,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 1。

表1 對這420例孕產婦的胎兒進行兩種超聲檢查的結果與對她們死嬰進行解剖的結果或對其新生兒進行相關檢查結果的分析(n=420)
臨床實踐證實,使用二維超聲檢查診斷胎兒發育異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使用此種檢查方法對孕產婦的胎兒進行檢查時,雖然可顯示出胎兒面部形態發育存在異常情況,但無法清晰準確地獲得其面部的全貌及面部病變特征的圖像[1]。四維超聲儀是目前超聲成像檢測中較為先進的設備,具有多普勒能量模式及三切面模式,可彌補用二維超聲診斷胎兒面部發育異常的局限性。使用此項成像技術對孕產婦的胎兒進行檢查可直觀地觀察到其面部表情,跟蹤其運動狀態,進而可提高診斷其發育異常的準確率[2]。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四維超聲檢查對孕產婦的胎兒進行檢查的結果顯示,有2例孕產婦的胎兒未被檢測出存在發育異常的情況,其中有1例孕產婦的胎兒存在多指(趾)的情況,有1例孕產婦的胎兒患有脊柱裂。這可能與孕產婦的胎動頻繁、胎位不佳、胎兒發生異常的部位緊貼于胎盤或孕產婦的子宮壁較厚等因素有關。因此,臨床醫生應定期對孕產婦的胎兒進行四維超聲檢查,以降低胎兒發育異常的漏診率[3]。
總之,與用二維超聲檢查相比,用四維超聲檢查診斷胎兒發育異常的準確率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江波.四維超聲在診斷胎兒心臟畸形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13(2):127-128.
[2]胡波,胡兵,趙云.四維超聲在胎兒心臟畸形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02(8):231-233.
[3]趙永存,楊玉萍,向興余,等.四維彩超在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5,07(10):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