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爭 李紅英
(山西省腫瘤醫院頭頸一病區 山西 太原 030013)
甲狀腺切除術可分為甲狀腺全切除術和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惡性淋巴瘤等疾病[1]。由于接受甲狀腺切除術后,患者的恢復周期較長,因此,為了幫助這類患者盡快地康復、減輕其心理負擔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就顯得十分重要[2]。臨床路徑護理是近年來我國引進的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有研究認為,對接受甲狀腺切除術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十分顯著[3]。在本次研究中,為了證實這一觀點,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2月~2014年8月間我院收治的95例接受甲狀腺切除術的患者,我們將其隨機分為A組(46例)和B組(49例)。在A組4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2例。他們的年齡為27~71歲,平均年齡為(41.2±5.1)歲。在B組4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26例。他們的年齡為26~72歲,平均年齡為(40.8±5.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為A組患者進行常規檢查、病情監護、術前準備、術中護理配合、術后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及康復護理等常規護理,為B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然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的具體方法是:
1.2.1 制定護理路徑 醫護人員根據以往的臨床經驗制定護理路徑,并依據護理路徑及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進行護理。
1.2.2 術前護理 ①醫護人員指引患者進行頸部透視檢查、頸部攝片檢查、喉鏡檢查及心電圖檢查等常規檢查,并對其進行鼓勵和安撫。②醫護人員詳細地為患者介紹病情,以緩解其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必要時可使用寧心鎮靜類的藥物為其進行治療。③指導患者合理地安排飲食,讓其戒除煙酒,不飲茶,并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④指導患者多進行適當的鍛煉,以保證其各項身體機能處于較好的狀態。
1.2.3 術中護理 ①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輔助醫師對患者進行手術。②密切觀察患者的靜脈通路是否通暢。③用肢體語言或非肢體語言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④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報告醫師。
1.2.4 術后護理 ①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及病情的恢復情況。②觀察患者有無聲音嘶啞、嗆咳及誤咽等情況,并做好術后相關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的預防性護理。③囑患者規范用藥,并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頭頸運動。④多與患者進行交流,以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
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②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③住院的時間。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A組46例患者中,發生呼吸困難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總數的26.08%),發生咽喉部疼痛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總數的19.57%),發生呼吸急促、咳嗽的患者有11例(占患者總數的23.91%),發生頭痛的患者有16例(占患者總數的34.78%)。在B組49例患者中,發生呼吸困難的患者有5例(占患者總數的10.20%),發生咽喉部疼痛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總數的4.08%),發生呼吸急促、咳嗽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總數的8.16%),發生頭痛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總數的12.24%)。B組患者各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

表 兩組患者各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在A組46例患者中,發生刀口感染的患者有7例,發生創面滲血、血腫的患者有4例,發生甲狀腺缺血的患者有3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0.43%。在B組49例患者中,發生刀口感染的患者有3例,發生創面滲血、血腫的患者有1例,發生甲狀腺缺血的患者有2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2.24%。B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9.02±1.14)d,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6.45±0.87)d,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998年,我國引入了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并在各試點醫院的臨床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國外對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效益方面,而我國引入臨床護理路徑的目的在于研究其對患者病情恢復速度及預后改善情況的影響[4]。在以往的護理工作中,常規的護理方法過于單一,無法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5]。而臨床路徑護理的核心是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礎上,在不同的時期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從而達到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減輕其心理及經濟負擔、節約醫療資源的目的[6-7]。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對接受甲狀腺切除術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筆者為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為B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回顧性的對比分析。分析結果顯示,B組患者各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 B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患者,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接受甲狀腺切除術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王鴻雁.臨床護理路徑表應用于腔鏡甲狀腺大部切除術患者對其術后并發癥及臨床經濟效益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1(5):1072-1074,1075.
[2]周鳳芹,趙文新.臨床護理路徑對腔鏡甲狀腺患者滿意度及臨床經濟效益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0):125-127.
[3]姚麗,劉利華.臨床路徑在甲狀腺腫瘤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的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4(9):1192-1195.
[4]王立鳳,秦凱.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05(14):68-69.
[5]唐麗玲,孫翔云.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2):20-22.
[6]李俊娥.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腺瘤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3):542-543.
[7]袁海娟.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患者圍術期中實施健康教育的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6):4-5,8.
[8]韋艷.臨床護理路徑在腔鏡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