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玲玲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過去,臨床上主要讓順產產婦使用截石位進行分娩。但相關的研究認為,此體位會增加胎兒窒息以及產婦難產、會陰側切的發生率,從而威脅母嬰的安全[1]。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讓順產產婦進行俯臥位分娩的效果較好,可降低其在分娩過程中的風險。為了進一步探討順產產婦進行俯臥位分娩對改善其分娩結局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進行自然分娩的82例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自然分娩的82例產婦。這些產婦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產婦中,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以及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和精神類疾病的產婦。我院隨機將這些產婦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41例產婦。甲組產婦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7.5±6.2)歲,其孕周為38~42周,平均孕周為(40.2±2.2)周。乙組產婦的年齡為23~36歲,平均年齡為(27.9±6.5)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40.5±2.3)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我院讓甲組產婦進行自由體位分娩,方法是:根據產婦的自身體征為其選擇截石位、站立位、坐位、蹲位或側臥位等體位進行分娩。我院讓乙組產婦進行俯臥位分娩,具體的方法是:當產婦子宮口擴張的程度超過7cm時,要協助其保持俯臥的姿勢,使其身體與水平面呈60°角。同時,將產床的床頭抬高,并在產婦的胸前墊一個軟墊。將產婦的雙下肢分開,用大洞巾在產婦的臀部進行鋪巾,并對其上肢進行支撐,使其保持含胸屈膝的狀態,以促進胎頭的下降。如果胎頭位于左枕后位或左枕橫位的位置,則要協助產婦將其腹部與產床貼緊,并使其左下肢保持伸直的姿勢,使其右下肢保持微屈的姿勢。如果胎頭位于右枕后位或右枕橫位的位置,則應將產婦的體位調整至與上述體位相反的方向[2]。當胎頭撥露時,要指導產婦慢慢用力。此時如果產婦的體力不支,則要協助其取側臥位或其他體位,以使其能得等短暫的休息。待產婦的體力有所恢復后,再協助其保持俯臥位,直至胎兒被成功娩出。
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第一產程的時間、第二產程的時間、剖宮產率、產后2h內的出血量、尿潴留的發生率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產婦第一產程的平均時間、第二產程的平均時間以及產后2h內的平均出血量分別為(9.5±2.2)h、(1.3±0.5)h和(247.1±37.2)ml。乙組產婦第一產程的平均時間、第二產程的平均時間以及產后2h內的平均出血量分別為(7.6±1.9)h、(0.9±0.3)h 和(184.5±27.9)ml。乙組產婦第一產程的時間、第二產程的時間以及產后2h內的出血量均明顯優于甲組產婦,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第一產程的時間、第二產程的時間以及產后2h內出血量的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第一產程的時間、第二產程的時間以及產后2h內出血量的比較(±s)
注:與甲組產婦相比,*P<0.05。
產后2h內的出血量(ml)乙組 41 7.6±1.9* 0.9±0.3* 184.5±27.9*甲組 41 9.5±2.2 1.3±0.5 247.1±37.2 t 9.025 9.369 10.253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n)第一產程的時間(h)第二產程的時間(h)
甲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尿潴留的發生率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分別為21.95%、24.39%與17.07%。乙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尿潴留的發生率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分別為2.44%、2.44%與2.44%。乙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尿潴留的發生率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甲組產婦,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尿潴留的發生率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的比較
相關的研究表明,在產婦進行自然分娩的過程中,為其選擇合理的分娩體位對提高其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其分娩過程中的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3]。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讓產婦進行俯臥位分娩,可使胎頭向前旋轉,使產婦的宮口進一步擴張,從而減少了胎兒在下降過程中的阻力,最終促進產婦成功分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產婦在使用不同的體位進行分娩后,乙組產婦第一產程的時間、第二產程的時間、產后2h內的出血量、尿潴留的發生率、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以及剖宮產率均明顯優于甲組產婦,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見,讓順產產婦進行俯臥位分娩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其分娩的質量,并能提高其順產的成功率。
[1]李洪梅.手-膝式俯臥位分娩在臨床上應用的分析[J].醫學信息,2014(36):346-346,347.
[2]楊求成.產婦體位管理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2,12(12):44-45.
[3]戴景云,高秀紅.120例頭位胎膜早破不同臥位姿勢與分娩結局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23):4945-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