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山東省成武縣人民醫院五官科 山東 成武 274200)
近年來,五官科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1-2]。五官科疾病是指發生在眼、耳、鼻、喉及口腔部位的疾病。目前,眼科和口腔科已從五官科中分離出來。相關調查的結果顯示,在住院期間,五官科疾病患者發生交叉感染的幾率較高。因此,在對此病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積極預防其發生院內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進一步探討對五官科住院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五官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五官科疾病患者。我們將這4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20例患者。在A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他們的年齡在18~3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4±1.5)歲。他們平均的住院時間為15天。在B組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他們的年齡在20~4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1±2.0)歲。他們平均的住院時間為12天。在這些患者中,有急性扁桃體炎患者12例,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8例,有急性鼻咽炎患者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這些患者入院后,根據所患疾病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定時對其病房進行消毒、通風,觀察其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在此基礎上,對A組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方法是:①醫院應制定預防五官科疾病患者發生院內交叉感染的相關制度,組織五官科的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其對預防院內交叉感染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其對工作的責任感,并使其熟練掌握對五官科疾病患者進行護理的各項操作。②在進行護理前,護理人員應做好手部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在進行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穿著統一的工作服,并定期對其工作服進行消毒。此外,在進行護理前后,護理人員應對護理器械進行嚴格的消毒[3]。③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飲食指導,并告知其注意休息。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用餐結束后,護理人員應為其使用濃度為4%的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進行漱口,告知其禁止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睪丸炎是男性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在此類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告知其睪丸炎的典型癥狀。患者一旦出現睪丸炎,在遵醫囑對其進行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護理人員應指導其使用丁字帶將睪丸拖起,以防其炎癥加重[4]。對于進行呼吸道手術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為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對其進行體位引流及霧化吸入治療,并教會其自主進行排痰的正確方法(進行兩次深呼吸后屏氣,然后用力將痰液咳出)。如果患者無法自主進行排痰,護理人員應為其進行吸痰。對于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藥敏試驗,根據進行藥敏試驗的結果為其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避免因使用大量的廣譜抗生素導致患者體內的菌群失調,進而使其病情加重[5]。
觀察兩組患者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情況。
我們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結束后,在A組中,發生院內交叉感染的患者有1例,A組患者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率為5%。在B組中,發生院內交叉感染的患者有7例,B組患者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率為35%。A組患者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院內交叉感染發生情況的比較(例,%)
大量的調查研究證實,五官科疾病患者易發生院內交叉感染。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不僅會影響患者治療的效果,還會危害其生命健康。在本次研究中,對A組患者在進行對癥治療及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預見性護理,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五官科住院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顯著。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龍永梅,賀偉偉.護理人員手的污染與醫源性感染關系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4,12(23):123—124.
[2]林翅.五官科護理教學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1(24):159—16.
[3]徐偉蓮,郭翠蘭,王華.五官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干預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3(26):231—232.
[4]李云.五官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社區醫學雜志,2013,10(7):149—150.
[5]張文穎,謝延香,王春華.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4,3(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