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杏
(山西省臨汾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山西 臨汾 041000)
腦瘤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而在術前為該病患者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之一[1]。有研究指出,對腦瘤患者進行麻醉的關鍵在于維持其腦氧的供需平衡以及控制其術中的應激反應[2]。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行腦瘤手術的患者使用異丙酚進行靜脈麻醉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控制其術中的應激反應。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行腦瘤手術的患者使用異丙酚進行靜脈麻醉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進行腦瘤手術的10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2月~2013年7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腦瘤手術的104例患者。這些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被確診患有腦瘤,均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且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52例患者。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31~52歲,平均年齡為(46.2±3.4)歲,其體重為46~72kg,平均體重為(60.8±5.4)kg。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33~51歲,平均年齡為(45.8±3.7)歲,其體重為44~71kg,平均體重為(61.6±4.8)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乙組患者使用異丙酚進行靜脈麻醉,具體的方法是:在對患者進行麻醉前30min時為其肌肉注射0.1~0.2g的苯巴比妥鈉和0.5mg的阿托品。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協助其取仰臥位,為其連接Datex Engstrom多功能監護儀,以監測其血壓、血氧飽和度、心率以及平均動脈壓等生命體征。然后依次為患者靜脈注射劑量為0.3mg/Kg的咪唑安定、0.1mg/Kg的維庫溴銨以及4μg/Kg的芬太尼進行麻醉誘導。待麻醉誘導成功后,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與機械通氣。然后為患者靜脈泵注異丙酚進行麻醉維持。異丙酚的初始劑量為6mg·h-1·kg-1,然后逐漸增至12mg·h-1·kg-1。在此期間還要為患者靜脈注射劑量為2μg/Kg的芬太尼和0.05mg/Kg的維庫溴銨。另外,在對患者進行切皮鋸骨時,還應為其推注劑量為4μg/Kg的芬太尼,以增加麻醉的效果。我院對甲組患者使用異丙醚進行靜脈麻醉。對甲組患者進行麻醉準備和麻醉誘導的方法與乙組患者相同,然后為其靜脈泵注異丙醚進行麻醉維持,異丙醚的初始劑量為1MAC/30min,然后逐漸增至1.5MAC/30min,其余的操作步驟與乙組患者相同。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進行麻醉誘導前、麻醉插管后、麻醉30min時以及麻醉60min時其平均動脈壓(MAP)與心率(HR)的水平以及其頸靜脈球部血氧飽和度(SjvO2)、動-靜脈血氧含量差(Ca-jvO2)與氧攝取率(O2ER)。兩組患者MAP水平的正常范圍均為70~105mmHg,其HR水平的正常范圍均為60~100次/分鐘。兩組患者在接受麻醉后,其MAP的水平在不低于70mmHg的情況下越低,說明其術中的應激反應越輕;其HR的水平在不低于60次/分鐘的情況下越低,說明其術中的應激反應越輕。我院使用血清分析儀測量兩組患者的SjvO2,使用Fick定律計算兩組患者的Ca-jvO2與O2ER。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乙組患者在麻醉30min與麻醉60min時其MAP的水平明顯優于甲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乙組患者在麻醉60min時其HR的水平明顯優于甲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乙組患者在進行麻醉誘導前、麻醉插管后、麻醉30min時以及麻醉60min時,其 SjvO2、Ca-jvO2以及O2ER等指標的波動幅度較?。≒>0.05),無統計學意義。甲組患者在麻醉30min時與麻醉60min時,其SjvO2、Ca-jvO2以及O2ER等指標與進行麻醉誘導前以及麻醉插管后相比出現了明顯的波動,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乙組患者在麻醉30min與麻醉60min時,其SjvO2、CajvO2以及O2ER等指標均明顯優于甲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在麻醉的不同時間點其MAP與HR水平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在麻醉的不同時間點其SjvQ2、Ca-jvQ2以及O2ER等指標的比較
進行腦瘤手術的時間較長,且術中的電燒、腦壓板壓迫以及牽拉等操作均會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腦組織損傷,使其出現一些應激反應,從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3-4]。因此,臨床上在對該病患者進行麻醉與手術的過程中,應注意控制其術中的應激反應[5-6]。異丙酚和異丙醚均是臨床上常用的麻醉藥物。相關的研究證實,異丙酚能擴張腦瘤患者的外周血管,降低其顱內壓,從而有效地起到維持其術中腦氧的供需平衡、控制其術中應激反應的作用[7]。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麻醉后,乙組患者在麻醉30min與麻醉60min時其MAP的水平以及SjvO2、Ca-jvO2、O2ER等指標均明顯優于甲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乙組患者在麻醉60min時其HR的水平明顯優于甲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王亞欣[8]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梢?,對行腦瘤手術的患者使用異丙酚進行靜脈麻醉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維持其術中腦氧的供需平衡,且能控制其術中的應激反應。
[1]鄭德利,孟莉,周長浩,等.不同麻醉方案對顱內動脈瘤介入手術患者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15(1):103-106.
[2]劉春玲,劉志躍,任志堅,等.全憑靜脈麻醉對老年食道癌手術病人應激反應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2,34(3):193-197.
[3]李仔男,孫巖,劉巖,等.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對全麻誘導期氣管插管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9):1674-1677.
[4]梁建文.七氟醚與異丙酚誘導效果的比較[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z2):359.
[5]李肇端,王準,呂丹,等.右美托咪啶聯合異丙酚預處理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4,54(4):25-27.
[6]申新,趙鴿,王瑞,等.異丙酚和白藜蘆醇預處理對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時細胞凋亡的影響及機制[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3,33(1):80-85.
[7]王洪,涂生芬,柏林,等.不同劑量異丙酚對兒童麻醉深度和應激反應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2,41(4):327-329.
[8]王亞欣,張彥,譚彬彬,等.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神經外科手術患者氧化應激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4):4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