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驪驪
(上海市利群醫院 上海 20033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臨床上的常見病。該病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是嘔血、黑便[1]。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病原因較多,并且誘因較為復雜。因此,明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誘因就顯得十分重要[2]。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病原因及誘發因素,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間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我們將年齡在35歲以下的患者設為青年組(32例),將年齡在35~65歲之間的患者設為中年組(48例),將年齡在65歲以上的患者設為老年組(40例)。在青年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他們的年齡為18~34歲,平均年齡為(28.9±2.1)歲。在中年組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3例,他們的年齡為33~64歲,平均年齡為(49.3±5.1)歲。在老年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8例,他們的年齡為65~79歲,平均年齡為(71.0±1.2)歲。三組患者在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我們通過調查這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患病過程,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病原因及誘發因素進行回顧性的研究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120例患者中,因患有消化性潰瘍而導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人數最多,共有84例(占患者總數的72.50%),其中患有出血性胃炎的患者有40例(占患者總數的33.33%),患有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有24例(占患者總數的22.50%),患有胃潰瘍的患者有20例(占患者總數的16.67%)。在因患有消化性潰瘍而導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84例患者中,青年組患者的人數占比最高,為84.38%,明顯高于中年組(64.58%)和老年組(65.00%),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

表 不同年齡段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發病原因的比較(n,%)
調查結果顯示,因酗酒而誘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人數最多,共有52例(占患者總數的43.33%),因飲食不節而誘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25例(占患者總數的20.83%),因藥物因素而誘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總數的10.00%),因心理因素而誘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0例(占患者總數的8.33%)。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消化性潰瘍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同時也是導致青年人群發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3]。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當潰瘍區域的面積較大,或是潰瘍面侵蝕到血管時,就會導致潰瘍區域發生出血的情況。而當潰瘍面侵蝕到動脈時,則會導致潰瘍區域發生快速而大量的出血,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這120例患者中,因患有消化性潰瘍而導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人數最多,共有84例(占患者總數的72.50%)。在這84例患者中,青年組患者的人數占比最高,為84.38%,明顯高于中年組(64.58%)和老年組(65.00%),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而酗酒、飲食不節、心理因素及藥物反應是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消化性潰瘍是導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應及早對患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并指導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避免其發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崔傳耀.消化性潰瘍臨床研究進展[J].首都醫藥,2012,20(7):32-34.
[2]陳穎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2 例病因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15):2227-2228.
[3]李曉萍,蒲友敏,屈紀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關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8):3499-3450.
[4]鄧洪波.急診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誘發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