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杰 劉鴻麒 陳燕青
(漳浦縣醫院 福建 漳浦 363200)
肱骨近端骨折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該病的病因是外力沖擊導致該病患者肱骨近端骨折。該病患者的骨折部位若沒有得到良好的復位,可造成其終身性肩關節功能障礙[1]。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醫生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進行復位治療。為了比較采用保守療法與手術療法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效果,我們對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我們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手術治療組和保守治療組,每組各有27例患者,并按照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法對這些患者的骨折類型進行分類。在這些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肱骨骨折類型為I型,有12例患者的肱骨骨折類型為II型,有8 例患者的肱骨骨折類型為III型,有10例肱骨骨折類型為IV型,有9例肱骨骨折類型為V型。在手術治療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3例。他們的年齡在60~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5±12.5)歲。在保守治療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例,女型患者12例。他們的年齡在62~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3.1±11.9)歲。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肱骨近端骨折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我們對手術治療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首先,讓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將其肩部抬高,在患者三角肌與胸大肌間隙處做1個手術切口,在做手術切口時注意避開肩部周圍的主要血管及神經。然后,將頭靜脈與少量三角肌向內側牽引,剝離少量的肱骨骨膜后,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牽引復位,必要時可使用克氏針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選擇長度合適的鋼板及適量的螺釘固定患者的肱骨近端,對肩袖撕裂的患者進行肩袖修補術。當復位和肩袖修補術完成后,用生理鹽水沖洗患者的手術創口,為其留置負壓引流管,并逐層縫合其皮膚。最后,讓患者屈肘90°,用三角帶將其患肢懸掛于其胸前[2]。
對保守治療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將其患肢置于肩關節外展90°、前屈30°、外旋45°的位置,用繃帶繞過其患肢腋窩后,將其患肢從其胸前和背后向其健側進行牽引,待其骨折端被牽拉開后,雙手握住其骨折部位,兩拇指按住其骨折肱骨近段與遠端的外側,其余手指抱住其骨折肱骨的遠端內側,將重疊移位的肱骨全部拉開后,將其骨折肱骨的遠端向外牽拉。最后,將患者的肘部向內收攏,對其骨折部位進行復位。確認復位效果滿意后,用事先制作好的夾板對其患肢進行固定,進行固定的方法是:將內側夾板的蘑菇頭朝上(夾板內需墊入支撐物以保護患者腋部的血管和神經),用長扎帶將其余三塊已置于恰當位置的夾板綁在一起,用寬膠布將這些夾板固定好后,將膠布貼于患者肩部的皮膚上。最后,讓患者屈肘90°,用三角帶將其患肢懸掛于胸前。夾板固定結束后,患者即可進行手、腕、肘的活動。2周后,患者可進行小幅度的肩部功能鍛煉。4周后,患者可進行大幅度的肩部功能鍛煉。6周后,患者可進行手臂負重鍛煉。囑患者定期進行X光透視檢查,以了解其骨愈合的情況。
治療結束后,我們采用Constant-Murley肩關節功能評分法[3]對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其肩關節功能越好。
①顯效:治療結束后,患者患肢的腫脹、淤血、疼痛等癥狀完全消失,肩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骨愈合的情況為優。②有效:治療結束后,患者患肢的腫脹、淤血、疼痛等癥狀有所改善,肩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骨愈合的情況為良。③無效:治療結束后,患者患肢腫脹、淤血、疼痛等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在加重,肩關節功能未恢復,骨愈合的情況為差。
治療結束后,在保守治療組患者中,有19例患者治療的效果為顯效,有5例患者治療的效果為有效,有3例患者治療的效果為無效,該組治療的總有效率88.89%。在手術治療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治療的效果為顯效,有5例患者治療的效果為有效,有4例患者治療的效果為無效,該組治療的總有效率85.19%。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無顯著性差(p>0.05)。
保守治療組患者Constant-Murley評分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保守治療組患者骨愈合情況的優良率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
表1 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評分及骨愈合優良率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評分及骨愈合優良率的比較(±S)
數優良差肩關節功能評分保守治療組 27 16(59.26)9(33.33)2(7.41) 83.5±5.4手術治療組 27 15(55.56)7(25.92)5(18.52)78.3±5.8 x2/t 0.3269 1.3168 5.4693 3.4096 p 0.5675 0.2512 0.0194 0.0013分類 人
肱骨近端骨折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該病的病因是外力沖擊導致該病患者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的動力學原理是:由于肱骨近端與肱骨干的連接處較脆弱,在遇到外力沖擊時,外力會向上傳導,90%的外力由肱骨近端承受,因此肱骨骨折常發生在肱骨近端。該病患者的骨折部位若沒有得到良好的復位,可造成其終身性肩關節功能障礙。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保守治療法和手術治療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對于骨折骨塊較為完整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保守療法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對于病情重、骨折骨塊較散碎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手術療法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4]。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采用保守療法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與采用手術療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基本相同。但采用保守治療法進行治療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肩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優于采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1]宋新光,李海濱.肱骨近端骨折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對比探討[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18(4):532-532,533.
[2]尹磊,周光勇,張天理等.用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對比[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10):122-123.
[3]李洪文.保守與手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5(12):52-52.
[4]葉晶華.保守療法與手術療法治療肱骨近端骨折A2、A3、B1型的臨床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2,17(23):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