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軍
(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醫院泌尿外科 上海 201908)
輸尿管下段結石是泌尿科常見的一種急癥。臨床上主要使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該病[1]。患者術后若未能排凈結石,極有可能發生輸尿管痙攣[2]。為探討對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的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使用坦索羅辛聯合索利那新進行輔助排石治療的效果,我院對近幾年收治的進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的88例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使用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對其中44例患者使用坦索羅辛聯合索利那新進行了治療,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的88例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腎-輸尿管-膀胱攝影(KUB)檢查、B超檢查及CT檢查被確診患有輸尿管下段結石。這些患者均無嚴重的腎積水,無嚴重的發熱癥狀,未患有腎衰竭、腎結石,無輸尿管手術史,不處于妊娠期。這些患者均使用輸尿管下段結石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進行了治療。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患者。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齡為21~68歲,平均年齡為(48.3±10.3)歲。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齡為23~70歲,平均年齡為(50.3±12.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所有患者使用索利那新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每天口服1次索利那新,每次服5mg。為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使用坦索羅辛進行治療。使用坦索羅辛進行治療的方法是;讓患者每天服用1次坦索羅辛,每次服0.2mg。所有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均每天飲水2L。若患者出現腎絞痛或輸尿管絞痛,可為其使用適量的非甾體類鎮痛藥進行治療。
治療2周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結石的排凈率及排出結石的時間。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結石的排凈率和排出結石的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排石治療的效果
據統計,輸尿管結石患者約占所有尿石癥患者的55%左右,且有接近70%患者的輸尿管結石存在于其輸尿管的下段。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使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進行治療后,若未排凈結石,極有可能發生輸尿管痙攣。
患者的輸尿管管壁上存在大量的M受體及α1受體。α1受體阻滯劑能夠減小患者輸尿管段平滑肌的張力,從而減小其平滑肌收縮的幅度,降低其平滑肌收縮的頻率,使結石周圍形成梯度壓力,幫助患者排出結石[3]。坦索羅辛對α1d受體以及α1a受體均具有非常高的選擇性,能夠使患者的輸尿管段平滑肌處于松弛的狀態,有利于結石的排出。國外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對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的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在術后使用坦索羅辛進行治療的結石清除率約為73.8%,未使用坦索羅辛進行治療的患者其結石的清除率則為63.3%,且使用坦索羅辛進行治療的患者排出結石的時間明顯短于未使用坦索羅辛進行治療的患者[4]。索利那新是一種選擇性M受體阻滯劑,能夠緩解輸尿管平滑肌的痙攣,減小手術對膀胱的刺激,減少患者對鎮痛藥物的使用量[5]。
總之,對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的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使用坦索羅辛聯合索利那新進行輔助排石治療可以提高其排石的成功率,促進其盡快地排出結石。
[1]宮大鑫,姜振明,張哲,等.輸尿管下段結石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后坦索羅辛和索利那新輔助排石的療效比較[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2,33(7):532-535.
[2]張哲,楊為民.坦索羅辛聯合索利那新在輸尿管下段結石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后輔助排石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4):466-468.
[3]范治璐,鞠紅衛,李傳剛,等.索利那新加坦索羅辛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療效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1,32(8):532-534.
[4]蔣晨,孫凱,陳勇輝,等.坦索羅辛聯合索利那新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觀察[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1,32(9):639-642.
[5]黃楊,程帆.坦索羅辛聯合索利那新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2,52(3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