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生活在于當下的覺醒。如今傳統文化生活的人物,游走在傳統和時尚的邊緣。文化的復興在于當下的生命力,傳統文化的生活方式正在深刻影響一群文化中人。他們時而顯學,時而沉寂,時而張揚,時而低吟。傳統文化的時尚達人正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在各自獨特的文化領域綻放。《醒獅國學》雜志社尋訪當代傳統文化生活人物,有感于這些文化的善根,文化的種子,文化的燭光,值得駐足,值得玩味,值得品讀,這些涓涓文化細流終將匯成汩汩清泉滋養物欲橫流今天人們的心田。那是文化的精氣神,是文化的靈光重現。
所謂“心手合一”,就是說,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要調動全身的積極性,達到心即手、手即心的至高境界。無論我們做什么事,都要專心致志、全心全意地投入,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手合一”。
曾經有這么一個故事:
有位名叫大年的學僧,喜好雕刻佛像,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指揮,雕刻出來的佛總缺乏佛性。于是,大年專程去拜訪無德禪師,希望能得到無德禪師指導。
大年到法堂時,無德禪師便放一塊寶石在他手中,命他捏緊,然后天南地北地跟他閑聊,除了雕刻方面的事外,其他一切都談,約一個小時后,無德禪師拿回寶石,命大年回禪堂用功。
這樣連續過了三個月,無德禪師始終沒有談到雕刻的技術,甚至連為什么放一塊寶石在他手中也沒說。終于,大年有點不耐煩,但也不敢詢問無德禪師。
一天,無德禪師仍照往常一樣,又拿一塊寶石放在他手里,準備談天。大年一接觸那塊寶石,便覺得不對勁,立刻脫口而出說到:“老師!您今天給我的,不是寶石。”
無德禪師問道:“那是什么呢?”
大年看也不看,就說道:“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塊而已。”
無德禪師欣慰地笑道:“對了,雕刻是要靠‘心手合一的功夫,現在你的第一課算是及格了。”
這個故事給我們展示的,是入門的第一步。之后能達成怎樣的成就、進入怎樣的境界,要看去做的人到底有多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