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霞
內容摘要:每一位負責任教師可能時刻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自己的課堂有活力,學生喜歡又能真正學習到東西呢?這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諸多同仁也有自己的成熟的見解和借鑒成果。筆者所在學校為藝術職業學院,比一般的中學課堂氛圍自由一些,但對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要求是一樣的。筆者結合自身教學一些經驗,認為除了精心的備課、高超的教學技巧外,還應注意語言藝術的運用。就此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廣大教師同仁有所裨益。
關鍵詞:課堂 教學 語言藝術
一位負責任的教師同時也應是一個語言大師,為課堂帶去鮮明的特色,讓課堂活力在教學亮點中得到張揚,讓課堂充滿魅力,讓學生受益。
一、教師應培養獨特的教學語言特色
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教與學的互動主要靠語言來完成,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緒變化。所以,教師應努力培養獨特的教學語言特色,體現出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根據自己的學科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培養自己的教學語言特色,或簡練、或熱情、或激情……總之要多關注學生的感受,多傾聽學生的反饋,如何講學生才愿意聽、才認真學?豐富而精巧的語言藝術是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服務的。
筆者有一次參加聽課,課件很精美、學生舉手很積極、板書也很漂亮,就是有一點:教師語言一點感情色彩也沒有。聽后讓人覺得整堂課像一條直線一樣,無法真正融入其中。語言情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語言要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教師要注意在教學課堂上感情飽滿地組織詞匯和語調,注意抑揚頓挫,感染學生情緒,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些“語言行為”可以起到良好的的教學藝術效果。教師要注意把握言之有物、言之有據,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二、教師應融生動、趣味于課堂語言中
教師應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以教學平等、融洽的態度來組織教學語言,營造比較寬松的教學課堂氛圍。影視藝術、美術、音樂……無論哪一門學科,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都非常重要,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教師在課前要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語言,在課堂上要避免生搬硬套的教學思路,融生動性、趣味性于課堂語言中,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對課堂產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欲望,從而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而語言的生動性并不僅局限在語言的活潑靈動上,很多時候帶有悲情意味的教學需要生動以及深刻的語言給學生講解。因此,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感知能力,生動的教學語言能發揮這樣的作用。
中職藝術院校課程設置豐富,藝術性比較強,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能培養學生對藝術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一節美術的教學過程為例,教師可以用形象又富有美感的語言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描繪靜物或激發想象,教師可以引發問題,讓學生結合課堂教學談下對美的理解和追求。每一位同學對美的見解和感悟不同,課堂交流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對以后的課堂學習和作品創作有著良好的幫助。教師要融生動、趣味、美感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的氛圍,來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生動、趣味性的教學語言可以很好的活躍課堂氛圍,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交流環境,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最重要的是它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師應加強課堂語言藝術的修養
課堂語言藝術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總結,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語言藝術性,加強課堂語言藝術的修養。
筆者以前常常在上課之余感到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有一種黔驢技窮的感覺。時代在變化,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可能掌握的信息量比教師要多,要深。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在工作之余盡量抽出時間來多讀書,多學習新的教育理論,隨時記載自己的教學感悟。另外還應多學習一些名家大家的教學過程和課堂語言組織模式,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
另外教師還要苦練教學語言基本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生動的、藝術性的的教學語言的形成,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長期的刻苦磨練。教學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科學思維的“表演”藝術,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要像演員那樣,“臺下多下功夫”,“臺上”才能吸引觀眾。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有強烈的事業心,不斷學習提高語言藝術的修養,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一位教師就不可能擁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有懷著對教學工作的高度熱情,對學生深深的摯愛和對教學的濃厚興趣,才能講好課才能提高自己的課堂語言藝術,才能讓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于魅力,學生喜歡聽,樂于學,實現教與學巧妙的結合。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語言藝術博大精深,教師只有認真研究和掌握教學語言的藝術,加強語言藝術的修養,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從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河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