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兒
在一個集體當中,后進生的存在在所難免。提高后進生的工作是當前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后進生并不是一切都差,要轉變提高他們,關鍵是看怎樣引導。如果教育得法,引導得當,把他們潛在的內因調動起來,把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不僅能趕上去,甚至還能超過好學生。那么怎樣才能培養提高后進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尊重和信任后進生,以誠相待,給他們真心的關愛,這是教育好后進生的重要前提。后進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很少嘗到學習進步的甜頭,便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的心理。因為他們總感到教師不喜歡自己,同學也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孤僻,或者愛搗亂等不好的情形。還易產生與教師對立的情緒甚至仇恨心理。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要轉變后進生,就需要老師主動把冷淡的或者是對立的師生關系,變成熱情和親密的師生關系。如果教師不是滿腔熱情地加倍熱愛后進生,不真誠的對待他們,要想教好他們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后進生犯錯,一定只能就事論事,千萬不能在怒氣之下或厭惡之中以點概面,因事及人,從而對后進生來一個全盤否定。如若此,后進生要么臭名昭著的墮落下去;要對老師產生厭煩情緒,以后老師說什么都油鹽不進。
為此要真誠對待后進生,并且要“持之以恒”。老師對待后進生不能只有三分鐘的熱忱,比如有的頑劣學生,可能經過教育之后還會犯錯,甚至給人以“屢教不改”的印象。這時,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做到耐心和信心的持久,真正的“持之以恒”,才能見效。
第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發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既要有統一的基本要求,又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把統一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對于后進生,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增加他們的實踐機會,給他們布置適合他們程度的習題,增加練習的機會,嚴格督促他們在課堂上行動起來,參與進來。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讓他們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樣可以學好,一樣可以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積極地開展課外活動,在我們平時的學校教育中,會經常舉辦一些活動,我們在盡量吸收絕大多數的學生參加活動的同時,對于后進生,應盡量照顧,并適當地滿足他們的要求。這樣可以提供給后進生另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回丟失的信心。我們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就發現,有的后進生在課堂上表現差,但在活動中卻顯示出良好的素質和能力。對于后進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積極因素,甚至微小的進步,老師一定要及時的加以鼓勵和表揚。隨后,老師們會發現這樣的后進生在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會慢慢的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可愛之處。
第四、依靠良好的校風、班風,依靠班集體的力量,建立一個良好的氛圍,從多方面影響和幫助后進生。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作為班主任、科任教師,首先要影響班集體,塑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然后由集體的力量來幫助并作用于后進生,努力帶動他們。因為他們是同齡人,語言、情感、思維方式相近,非常利于互幫互助,特別是讓已經轉變過來的后進生,去幫助未轉變或正在轉變中的后進生,作用更大。這一招,用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非常靈煉。
第五、積極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與協助。當然配合是相互的,作為教師對家長提出的要求要明確、具體,讓家長時時注意教育學生的態度和方法,注重實效。我們要多出主意,指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措施。家校聯系溝通的方法有多種,諸如電話聯系、網絡溝通,還有家訪等等。就拿家訪來說吧,有的教師常常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使得家長和學生要么麻木,要么惶恐甚至反感。因此教師特別是對后進生家訪時,千萬不能竹筒倒豆子般的數落該學生的若干“罪狀”,而應全面地介紹學生的情況,比如學生的不足和進步都應如實告知家長,并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以助于自己全方位的了解學生。如果運氣好的話,也可以從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中找到“改造”后進生的突破口。另外學生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因此在精神上即在道德品質、理想、意志等方面關注學生時,應注意學生都是獨立的、異于他人的個體,不可一概而論。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因人而異,攜手家長采取穩妥而有效的措施。
總之,教師不要時時事事都苛求后進生,要求他們短時間內去達到自己的期望,而應機智地利用他們各自的長處,努力使之發揚光大。循循善誘,持之以恒,定能幫助他們樹立一個信念:“困難是可以戰勝的, 通過努力,我一定能行!”使其轉變為全面發展的優生。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太平店鎮青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