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6000多種語言,如果把聯合國使用的6種官方語言定義為通用語種,那么,非通用語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小語種,至少從數量上主宰著語言的世界。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小語種的世界。
中國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中國正在與世界廣泛聯通。語言,便是橋梁。小語種,更是通向世界深處的橋梁。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從未放松對非通用語人才的培養,相關工作一直平穩有序、按部就班,只是因“非通用”而鮮為人知。然而,在新時期國家發展大戰略映襯之下,非通用語人才的巨大缺口凸顯。
2014年底召開的全國留學工作會議后,教育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2015-2017年留學工作行動計劃》,第一項主要任務即是培養國家戰略和重點行業發展急需人才,重點培養的5類人才赫赫在目:外語非通用語種人才、國際組織人才、國別和區域研究人才、拔尖創新人才和來華青年杰出人才。非通用語種人才首當其沖!
國家發展戰略,既是一面放大缺口的鏡子,同時又是填補缺口的能量源。
高校加快了非通語種人才培養的步伐。國家留學基金資助一大批非通用外語相關專業人員出國進修、學習。留學市場上,非通語種受到空前青睞。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到對象國留學都是最佳途徑,對非通用語來說更是如此。一直以來,我們的非通用語人才大都來自留學群體,國家今日的強盛,他們功不可沒。對那些將一生奉獻于非通用語的學習研究和人才培養的留學前輩,我們向他們致敬!對那些正奮戰于非通用語領域的學生學者,我們為他們鼓掌!對那些是否將非通用語作為今后的興趣取向和發展方向仍猶豫不決的學生,我們為他們指路。
我國非通用語人才的缺口巨大,缺口即是需求,需求帶動發展,這是簡單的市場規律,也是硬道理。借用互聯網思維的說法,“在臺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善借大勢,順風順水。善于觀察中國與世界大勢,正確把握時代要求,自然能夠清晰地看出,非通用語人才有著無限廣闊的事業空間。
小語種也能夠擁有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