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羽佳
留學的意義,不僅在于語言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更在于促進人文交流,增進中外人民的“心相通”。這一意義并不因留學國度的不同而不同。當下我國的非通用語人才培養,學習非通用語的學生學者都有到對象國留學的機會。因為“非通用”的特色,留學的意義于他們身上,體現出了更獨特的韻味。
柬埔寨是個只有1700萬人口的國家,因為戰爭的創傷,它變得貧窮,甚至破敗。金邊是一座充滿矛盾的城市,極度的貧窮和極盡的奢華在街頭隨處可見。欲望和權力的游戲屬于富人,為生存而展開的掙扎與拼搏屬于大多數的百姓。
在金邊王家大學,我們的老師是40歲上下的柬埔寨男人,笑的時候露出潔白的牙齒,眼神清澈和藹。盡管我有柬語的名字,但老師卻念出我的中文名字,看得出來盡了最大努力。我喜歡老師叫我的中文名字,盡管他叫得并不標準,可是讓我有久違的家的感覺,讓我這個獨自在異國的女孩感到一絲溫暖。
在學習之余,朋友介紹我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兼職。每天6點起床,6點半出門,7點到公司,12點下班,下午1點到家,2點上課。一周6天,生活被定格在家、公司和學校之間。因為公司特殊,法定節假日也不放假,看著同學們去旅游,心里有時癢癢的,不是沒想過放棄,但是幸好堅持下來了。我有了自己的一群柬埔寨朋友,成了公司的一分子,知道了賺錢的辛苦,不再因為獨在異鄉而寂寞。
我參加過一次柬埔寨朋友的婚禮,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盛裝出席,精心打扮,仿佛婚禮不再是一對新人的婚禮,而是每一個人的節日。在這個曾經受到戰火摧殘的國家里,我看到的不是無法撫平的傷痛,而是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即使他們并不富裕,即使他們不知道明天的生活會怎樣,他們教會了我該如何面對生活中這樣或那樣的無奈和不順,因為一切的苦難和不幸總會過去,只要有希望,一切都可以從頭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