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孔群+白聰敏
10月20日下午,在南寧市第十四中學(以下簡稱南寧十四中)建政校區多媒體教室內,“2015年南寧十四中基于云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展示”正在舉行。
“同學們,你們希望老師講哪個知識點?請投票!”梁爽老師的話音剛落,全體學生把目光聚焦到各自手中的平板電腦上,開始點擊選項。共有三個選項:A.缺少主語;B.主賓搭配不當;C.缺少賓語。很快,屏幕上出現了全體學生投票的統計結果。老師據此將下一個環節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多數學生選擇的“主賓搭配不當”這個內容上。
“請大家試著自己編寫一個病句,并指明錯誤的類型。可以指定班上的某一個同學來回答。”這個要求,讓學生們喜形于色,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大家一邊翻桌子扯紙條,一邊與相鄰的同學商量著出怎樣的題目、“整一下”哪一個同學。所謂“整”,就是自己出一道難一點兒的題目,讓同學盡量答不上來。當然,對于這個年紀的學生來說,“整”一下只是好玩兒,并無惡意。學生先把自己編的題目寫在紙條上,然后用自己的平板電腦拍照上傳到云端,云技術再將學生編寫的題目匯總到老師手中的平板電腦上。老師隨機選擇一些題目,按出題人的要求點名指定的學生作答。
……
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加上云技術的支持,讓南寧十四中的教學變得格外生動而高效,尤為關鍵的是,它解決了教師如何基于學情進行教學的重大難題,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的學習和討論中來,做到了讓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老師的統一授課有機融合。據悉,像這樣的翻轉課堂,南寧十四中尚未全面普及,正在由實驗到普及的過渡中。當日前來觀摩教學的,除了該校及部分外校相關學科教師,還有參加“國培”校長班培訓及“區培”骨干班主任培訓的30多名省內外學員,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相關學科教研員也來到現場觀摩教學并予評課指導。
課堂全景“再現”
南寧十四中當天下午共展示了兩節翻轉課堂現場課:第一節是語文課,由該校梁爽老師執教;第二節是物理課,由該校文敏老師執教。梁爽老師執教的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的一個教學內容——病句的類型。文敏老師執教的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物態的變化之熔化與凝固。梁爽老師的教學流程如下:先向學生簡介前天晚上學生修改病句作業的完成情況;隨后進入基于云技術的課堂搶答環節,老師出示句子讓學生判斷正誤,學生通過各自手上的平板電腦進行搶答,搶在前三名的學生的姓名會出現在大屏幕上,老師根據排名先后請學生作答;之后是基于云技術的課堂鞏固練習,題目中混合了各種類型的病句,學生通過平板電腦提交各自的答案或點擊“需要講解”項讓老師知道自己的困惑;最終學生的答題情況會以知識圖譜的方式呈現出來,教師再根據學情有選擇地進行錯題講解。文敏老師的物理課以展示學生各小組課前自主進行的物理實驗“晶體熔解”的錄像為本課“熱身”,學生看到自己在錄像中的表現個個情緒亢奮、熱情高漲,對老師接下來的教學引領投入了更高的關注度,思維活躍。文老師的課教學環節清晰流暢、節奏明快,從展示實驗、總結實驗的注意事項、理解概念,到辨析熔解與凝固兩種互逆過程的異同,整堂課的教學容量極大,并做到了訓練點到位,學生的學習過程非常主動,教學效益明顯。
在聽課過程中,筆者發現,一旦有學生的平板電腦出現故障,坐在教室一旁的技術教師會立即上前幫助解決。教務處副主任李劍強調:“為了消除信息技術障礙,每次上展示課,學校信息技術中心負責人都要在場觀摩。”
據了解,基于云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一個很重要的教學依托就是云平臺。目前的這個云平臺,是該校與一家專業公司合作開發的交互平臺,經大數據運算可形成知識圖譜,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實時診斷。該校副校長陳忠強調:“教學云平臺非常關鍵,為了網絡的穩定,我們引入了千兆寬帶,還拉了專線網絡,以保證網絡的通暢。”
兩節現場課之后,是執教教師說課和教研員評課。語文教研員伍東波認為,“翻轉課堂”在理科學習中運用得較為廣泛,相對于理科而言,語文教學要注意保留語文學科的語文味,注重前期知識的準備,這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研員韋耀波認為,南寧十四中的翻轉課堂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課堂翻轉,邁出了有效的課改步伐,可以看出文老師在課前做了大量工作,而其真正的課堂,應該包括課前與課上兩大環節,課前由學生自主做實驗,課堂上則以問題的研究與解決為主。來自“國培”校長班的一位陜西籍校長對南寧十四中“求真務實做教育”“敢為人先”的課改精神極為贊賞,并對翻轉課堂這種新鮮的教學模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課堂“翻轉”歷程
南寧十四中的翻轉課堂教改實驗始于2013年,彼時該校作為我區唯一的中學加入了由華東師范大學牽頭成立的“中國C20中學慕課聯盟”,成為慕課中心首批翻轉課堂試點中學之一,與全國20所重點初中一道,開始了翻轉課堂在中國本土的教改實驗。2014年9月,該校開始了基于云技術的翻轉課堂本土化實踐探索。
據南寧十四中校長石鵬介紹:“基于云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與以往的網絡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除了技術革新,借助‘云技術,利用電腦進行教學,還會帶來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人才培養等的變化。”為此,該校多次組織教師參加微課及翻轉課堂培訓,并對師生進行相關技術技能培訓。最初該校只是安排了數學、物理、歷史3個學科教研組進行實驗,要求每周定期開展展示課、研討課,同時進行數據分析和微課視頻研發,及時解決翻轉課堂教學中遇到的難題,總結和提升經驗。在第一個實驗學期,三個學科共積累了96次教學經驗,老師們初步探索出了基于云技術的翻轉課堂的基本結構、微視頻制作與設計、教學設計與評價、學習任務單與資源整合等模版,學會了對云平臺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開始給學生布置分層作業并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同時逐步完善了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微視頻的評價標準,實現了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的新突破,提高了教學效益。2015年春季學期,該校的實驗學科逐漸過渡到語文、英語、美術、政治,并構建起了以上各學科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種采取實驗學科打頭陣、其他學科穩步跟進的課改推進模式,穩扎穩打,既保障了教學質量,又實現了同步創新。
項目啟動以來,南寧十四中的翻轉課堂教改實驗已經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首先,建立了“互聯網+教育”生態圈,實現了教學信息和內容的遠程傳輸與資源共享,把學生學習、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教師專業化發展與大數據分析反饋等聯合起來,實現了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的有機融合,推動了校園信息化的發展。其次,建立了以知識點為中心的知識體系、教學資源、試題庫和學習模式,學生通過智能云平臺實現知識點的學習與拓展,教師通過大數據平臺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難點并準確完成智能分析、智能補缺。
那么,翻轉課堂能否取代傳統課堂呢?石鵬校長認為:“只有兩種課堂模式有效結合,才能相得益彰,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樣的課堂或者什么樣的學科比較適合翻轉課堂。在翻轉課堂本土化教學的研究之路上,我們才剛剛起步,還需繼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