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菲,楊常青,王愛珍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Yuan Fei,Yang Changqing,Wang Aizhen
(Luohe TCM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Henan 462002 China)
?
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臨床觀察和護理
袁菲,楊常青,王愛珍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Yuan Fei,Yang Changqing,Wang Aizhen
(Luohe TCM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Henan 462002 China)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衰竭(CRF)的療效及護理。[方法]將120例慢性腎衰竭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保留灌腸,并給予針對性護理,觀察兩組病人療效及治療前后腎功能變化情況。[結果]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尿素氮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保留灌腸對CRF具有輔助治療作用,治療期間做好灌腸護理和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療效。
關鍵詞:慢性腎衰竭;中藥;保留灌腸;護理
慢性腎衰竭(CRF)是臨床常見病之一,以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多囊腎、梗阻性腎病為主要病因。臨床治療主要在于治療基礎疾病和使慢性腎衰竭惡化的因素,從而達到延緩慢性腎衰竭的發展,保留殘存的腎功能,推遲進入血液凈化的時間。我科發揮中醫特色療法,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藥保留灌腸輔助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120例病人均為住院病人,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均符合慢性腎衰竭的診斷標準[1],血肌酐(Scr)為175.3 μmol/L~707.0 μmol/L,血尿素氮(BUN)>8.92 mmol/L,尚未達到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的指證。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12歲~56歲(42.3歲±6.4歲)。對照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齡14歲~58歲(42.7歲±6.1歲)。兩組病人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控制血壓、糾正貧血、利尿、處理并發癥、加用改善微循環藥物等。觀察組加用中藥保留灌腸,以生大黃20 g,積雪草15 g,生龍骨20 g,生牡蠣20 g,丹參15 g,地龍15 g,紅花10 g加水煎煮藥液200 mL。病人取側臥位,臀部稍墊高,用輸液器剪去針頭代替肛管插入肛門約20 cm深,將藥液灌入。保留60 min~120 min后排出體外,15次為1個療程。
1.3護理灌腸前一晚囑病人流食,次晨清潔腸道,囑病人排空大小便,同時準備好灌腸用物,肛管前端涂上肥皂水或液狀石蠟,排空管內的氣體夾管備用。選用一次性輸液管代替肛管,輸液管管徑較小且柔軟,同時可以調節灌腸液輸注速度,對肛門刺激性較小,較少引起便意,有利于藥液保留。灌腸液由我院制劑室承制,密封袋包裝,使用前加熱至40 ℃左右,溫度過低、過高對腸道均有刺激,引起不適及腸痙攣,致使藥液過早排出,達不到治療效果。插管動作要輕柔,深度不能太淺,灌腸筒的液面距肛門20 cm~30 cm。拔出肛管后,應以衛生紙巾在肛門處輕輕按揉,以利藥物存留。治療前護士應耐心地向病人講解中藥灌腸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如何配合,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其緊張和焦慮情緒。保留灌腸期間囑病人聽音樂,分散其注意力,延長腸道保留藥液時間,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1.4療效判定標準參照1987年全國腎衰竭保守療法專題學術會議結合本研究自擬以下標準。顯效:自覺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BUN恢復正常或降低50%以上,Scr降低30%以上,酸中毒得到糾正,營養狀況明顯改善;有效:自覺癥狀和體征減輕,BUN和Scr有所下降,但未達到顯效標準者;無效:自覺癥狀和體征不減輕或加重,BUN和Scr無明顯改善或反而上升。
2結果(見表1、表2)
表1 兩組病人療效比較 %
表2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BUN和Scr腎功能變化比較±s)
3討論
CRF依據其臨床表現中醫多歸之于“水腫”“關格”等范疇,證屬本虛標實。存在“虛、瘀、濁、毒”四大病理機制,虛為主要病理機制,以腎為中心,兼及肝、脾、肺,正虛同時多挾瘀、濁、毒等實邪。現代醫學確認腎病與機體免疫反應失調有關,而免疫失調又和中醫臟腑功能虛損有關。故治此病的根本原則為標本兼治,以本為主,治本應益腎,治標應活血化瘀,祛濁排毒。中藥保留灌腸是在傳統中醫辨證論治基礎上,為延緩CRF病人腎功能惡化,緩解病情,改善癥狀而采用的一種仿腹膜透析原理的治療手段[2],即所謂結腸透析。藥液刺激腸黏膜,使腸黏膜充血,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含氮物質等分泌到腸腔內,隨糞便排出體外,增加了毒性物質的排出,起到了透析作用,是公認的治療CRF的有效方法[3]。本方中大黃攻積滯,清濕熱,涼血祛瘀;積雪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生龍骨、生牡蠣收斂固澀,補充鈣劑;輔以丹參、地龍、紅花活血化瘀。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大黃具有降低尿素氮,抗凝降脂,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作用;大黃中蒽醌類衍生物不僅可以改善腎小球濾過率,還能抑制蛋白質分解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尿素生成[4,5]。活血化瘀藥可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對腎成纖維細胞有抑制作用,對腎炎的間質纖維化病變有一定療效,從而防止腎組織瘢痕的形成,延緩腎衰竭進展[6]。諸藥合用清熱利濕,泄濁解毒,可明顯降低CRF病人的尿素氮和肌酐,從而改善食欲缺乏、胸悶咳喘、癃閉水腫等臨床癥狀,延緩CRF的進展和惡化。
在中藥灌腸護理過程中,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合適的體位、輕柔的動作、合理的深度及適宜的藥液溫度都是操作取得成功的關鍵[7]。本組所有病人均能耐受中藥灌腸,未發現中藥副反應和不良反應。臨床觀察說明,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提高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其緊張、焦慮情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13.
[2]魏偉珍,李瑜欣.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衰竭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4,28(7A):2383-2384.
[3]顧平.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中應用循證護理的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9,5(1):26-28.
[4]孫林,葉任高,李幼姬,等.系膜增生性腎炎患者腎生存率的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6,12(12):359-362.
[5]陸保年.大黃治療慢性腎衰機理[J].四川中醫,1992,10(10):23-24.
[6]王玉中,王海成,王秀霞,等.益腎排濁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42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08,49(5):414-416.
[7]沈姣姣,張雅麗.中藥保留灌腸配合耳穴貼壓治療慢性腎衰竭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4,28(4A):1207-1208.
(本文編輯張建華)
收稿日期:(2014-01-18;修回日期:2015-01-13)
作者簡介:袁菲,主管護師,本科,單位:462002,河南省漯河市中醫院;楊常青單位:462002,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醫院;王愛珍單位:462002,河南省漯河市中醫院。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5.048
文章編號:1009-6493(2015)02B-06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