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夏君,丁寒琴,崔 虹,歐婉齊
Study on effect of “know,can,be”three-step medication training for
self-managemen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He Xiajun,Ding Hanqin,Cui Hong,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Province,Guangdong 510120 China)
?
“知、會、能”三步服藥訓練對精神分裂癥病人自我管理的影響
何夏君,丁寒琴,崔虹,歐婉齊
Study on effect of “know,can,be”three-step medication training for
self-managemen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He Xiajun,Ding Hanqin,Cui Hong,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Province,Guangdong 510120 China)
摘要:[目的]探討服藥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病人自我服藥管理的影響。[方法]選取92例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46例進行常規服藥護理,干預組46例在常規服藥護理基礎上,增加并運用“知、會、能”三步服藥訓練。對病人的自知力及治療態度(ITAQ)、服藥依從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干預前后不同階段進行評定。[結果]三步服藥訓練后,出院時、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干預組病人TIAQ得分及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ADL得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服藥技能訓練提高了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步技能訓練有效提高了精神分裂癥病人的服藥依從性。
關鍵詞:服藥訓練;精神分裂癥;自我管理
精神分裂癥病人自知力的恢復對于控制病情的復發很重要[1]。使用各類抗精神病藥能有效地控制精神癥狀,但服藥依從性差一直是精神分裂癥病人藥物治療,尤其是長期藥物治療過程中的最大難題[2]。有研究顯示病人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不依從或部分依從高達80%[3]。據統計,再次入院精神分裂癥中有50%~70%的病人與停藥而導致復發有關[4],說明精神分裂癥病人藥物維持治療的狀況令人擔憂。因此如何提高病人遵循和依從藥物治療是一個的嚴峻問題。國外精神病學學者研究了獨立生活性技能訓練[5,6],著重于藥物自我管理、問題解決、社交技能訓練等方面。針對藥物自我管理,我院通過“知、會、能”三步對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服藥技能訓練,在出院時建立個案管理檔案并隨訪1年,取得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2例精神分裂癥病人。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7];②無嚴重軀體疾病,無酒精及藥物依賴;③年齡18歲~52歲,住院時間4周~12周,均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者;④使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定病人病情狀況,評分總分≥35分者。將92例病人按入院的時間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46例和對照組46例。干預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齡(22.5歲±10.8歲);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齡(22.5歲±10.6歲);兩組病人在病情、性別、年齡、治療方法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知、會、能” 三步服藥訓練第一步:“知”是領悟、知道的意思。重點知道自己需要接受藥物治療;要求病人知道自己的疾病情況、治療目的及重要性、治療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和服藥時間等內容,這一步安排2次訓練。每次安排時間為1.0 h~1.5 h,護士每周五下午集中病人進行第一步訓練,對病人講解疾病及治療的重要性、病情復發率及藥品的名稱、劑量、形、狀、色、味、使用方法、服用時間等;講解抗精神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服藥的重要性等,講解過程配有實物、圖片示范。講解完給時間病人提問,并針對個別病人特殊情況、藥物進行講述。講述后由病人口述自己的藥物使用情況(藥品名稱、使用方法、每次服用時間、劑量、注意事項等)。這一步主要訓練病人了解抗精神病藥作用的有關知識和對治療的重要性,病人知道自己疾病、治療情況及自己的用藥情況,從而達到自覺接受藥物治療的目標。第二步:“會”是學會、掌握正確管理自己服藥的方法。重點達到病人能主動并正確服藥,要讓病人了解訓練技能的要領,掌握服藥的基本技能。安排3次或4次集中或個人訓練,每次1.0 h~1.5 h。每位病人需掌握自己每天、每次所服藥物的名稱、劑量、作用及副反應、時間。訓練自行定時服藥,護士與病人制定每天每次服藥時間表,調定時鬧鐘提醒;每頓服藥前5 min~10 min向護士取藥。取藥前向護士復述自己用藥的藥名、劑量、顏色、形狀及注意事項。護士根據醫囑與病人核對,在護士的監督下服用,護士在醫囑單上簽名,病人在每天每次服藥表簽名。這一步訓練病人學會正確管理自己服藥的方法、時間,加強服藥的自我管理,從而提高服藥依從性。第三步:“能”是能做到可行的安全服藥自我管理。重點掌握服藥過程中應對問題的處理;學會觀察、發現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提出疑問與幫助的方法。安排2次或3次訓練,每次時間為1.0 h~1.5 h,以個體訓練為主,主要針對病人康復出院后的計劃做準備。培訓病人能掌握自己的服藥時間、藥名與劑量、藥品顏色、形狀等,定時主動向護士取藥。重要的是,病人能觀察每天藥物的作用,察覺藥物的不適反應,并能簡單處理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向醫生護士反饋;能主動與醫生護士交流藥物的相關問題。能復述出院后用藥的情況,能做好藥物的自我管理,包括用藥情況、復診情況、每天每次服藥時間、藥名、劑量、作用及副反應、復診等。出現特殊情況時,能采取應急的方法,如向家人匯報、聯系醫生等。
1.2.2干預方法兩組均接受常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和護理。干預組在接受常規藥物治療和護理外,同時接受“知、會、能”三步服藥自我管理訓練。訓練前告知病人訓練的目的、意義、方法和后果,取得病人配合。每位病人或家屬須在知情同意書簽字。干預組由兩名護士負責全程實施,采用漸進分步訓練,分8次完成,每周2次,每次1.0 h~1.5 h,持續4周。兩組病人在出院時建立個案管理檔案,對兩組病人隨訪1年。
1.2.3研究工具①采用自知力和治療態度問卷(ITAQ)[8]由張敬懸根據McEvoy等1989年版本譯制。它由11個項目組成,主要評價精神分裂癥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及對治療的態度,按0級~2級評分。分數越高,表明病人自知力越充分。②采用自行設計的服藥依從性調查問卷,了解兩組病人服藥依從性的情況,有完全依從(主動服藥)、部分依從(被動服藥)、不依從(拒絕服藥)3種情況。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9],該量表包括軀體生活自理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兩部分,有服藥、穿衣、洗澡、購物等14項內容[10]。
1.2.4評價方法由兩名研究護士分別在病人入院時、出院時、出院后半年及1年分4次對病人進行自知力及治療態度(ITAQ)、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服藥依從性等情況進行評定。出院后采取個案管理隨訪方式獲取資料。
1.2.5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干預后兩組病人不同時段TIAQ及ADL采用t檢驗。訓練后不同時段兩組病人服藥依從性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訓練前后兩組病人在不同階段的ITAQ和ADL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不同時段TIAQ及ADL比較 分
2.2訓練前后兩組病人服藥依從性評定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服藥依從性評定情況比較 例
3討論
3.1服藥技能訓練能提高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自知力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且易復發疾病,未能堅持服藥者復發率高達80.3%[10]。自我管理是病人根據醫務人員傳授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治療、行為和環境方面的調整,強調病人自身管理疾病的能力。同時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高致殘率的慢性遷延性疾病,其受損的社會功能及精神殘疾嚴重影響著病人的生活質量,恢復和保持良好的社會功能尤為重要。針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特點,進行服藥三步逐漸遞進訓練,能使病人自知力及對治療的態度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
3.2服藥技能訓練能提高精神病病人的服藥依從性服藥依從性是精神分裂癥病人治療有效性的基礎,對疾病的控制和預防,主要依靠抗精神病藥物。病人對服藥的認知和服藥重要性的了解至關重要。住院期間,所有病人均服藥,而在醫生、護士的監督下,服藥的依從性較好;出院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服藥人少,病人的病情在前期治療中得到控制而相對穩定或好轉,依從性逐漸降低,甚至擅自停藥。住院期間進行三步服藥訓練后,干預組與對照組在出院時、出院后半年及出院后1年的藥物依從性較好,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所以,對出院病人的服藥,需要跟進督促,建立個案管理,定期隨訪宣教。對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三步服藥訓練,具有顯著的意義。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病人經服藥訓練后,保證抗精神病藥物在病人體內的濃度,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癥的精神癥狀。故加強三步服藥訓練,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癥病人的服藥依從性,從而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減少復發率,提高治愈率。精神分裂癥病人出院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出院時的囑咐逐步淡忘,服藥依從性降低,有的則為了避免藥物不良反應而拒絕堅持服藥。而此時,通過對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能維持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態度,逐步提高病人的遵醫行為,防止病情復發[11]。
4小結
三步訓練法簡單且易實施,從服藥依從性的評定可以看出,在“知”“會”“能”技能訓練后,兩組病人的服藥依從性有明顯的差異。說明通過訓練后,病人有了一定的精神疾病知識和對維持用藥的認可,改善了以往對服藥的不正確態度,掌握了正確管理和服用藥物的技能,堅持服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從而增加了病情的穩定和社會功能方面的改善。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實施三步服藥訓練在臨床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參考文獻:
[1]練亞芬,章秋萍,繆英,等.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自我管理技能訓練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0,17(3A):66-68.
[2]居麗晶,范洪峰,何雪紅.積極藝術治療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康復作用[J].護理研究,2013,27(2A):305-307.
[3]Rocca P,Crivelli B,Marino F,etal.Correlations of attitudes toward antipsychotic drugs with insight and objective psycho pathology in schizophrenia[J].Compr Psychiatry,2008,49(2):170-176.
[4]郝偉.精神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7-89.
[5]Liberman RP.Recovery from schizophrenia:Form follows funct ioning[J].World Psychiatry,2012,11(3):161-162.
[6]Pentek M,Harangozo J,Egerhai A,etal.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disease burde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Hungary[J].Psychiatry Hung,2012,27(1):4-17.
[7]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2001:75-78.
[8]劉華清,張培炎.精神分裂癥的自知力:“自知力與治療態度問卷量表”的應用[J].上海精神醫學,1995(7):158-160.
[9]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版社,1993:165-167.
[10]于清漢.精神科專家談精神病學[J].上海精神醫學,1990,2(2):52.
[11]李明真,李遵清.家庭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5,20(23):48-49.
(本文編輯崔曉芳)
收稿日期:(2014-06-30;修回日期:2014-11-18)
作者簡介:何夏君,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510120,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丁寒琴、崔虹、 歐婉齊單位: 510120,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
基金項目: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編號:A2011043。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6.024
文章編號:1009-6493(2015)02C-0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