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汪瑞 劉健

一條寬敞的水泥路蜿蜒前伸,一棟棟農家別墅鱗次櫛比;胡橋水庫碧波蕩漾,兩岸垂柳隨風搖弋;千畝花卉姹紫嫣紅,綠樹紅花交相輝映。三三兩兩的老人帶著孩子在健身廣場邊嬉戲邊鍛煉著身體,盡情享受著美麗鄉村建設給農民帶來的幸福生活。
這是記者在河南省潢川縣仁和鎮連崗村看到的美麗鄉村畫卷。
美麗鄉村建設是搞好農業生態文明,改善民生,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項重大舉措。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出建設美麗鄉村奮斗目標,在這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潢川縣如何取得如此驕人成績?
科學謀劃出思路 宣傳先行造氛圍
在今年3月16日的縣委農村工作會上,該縣縣委書記趙亮就“三農”工作提出了“一穩二提三建四改”的總要求。重點提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實施好凈化行動、開展好綠化活動、實行好示范帶動;建設美麗鄉村要突出協調性、多樣性、文化性和聯動性。縣長蘭恩民親自組織帶領上百人的縣鄉考察團到外地觀摩考察學習。
今年潢川縣“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提案107件。3月下旬,縣政協又針對全縣城鄉垃圾清運系統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面對全縣上下日益高漲的熱情,谷光亞副縣長又提出了“五家工程”的構想,即縣鄉村組戶分別開展愛家、和家、當家、守家、回家工程,融入了更多的人性化特色,很好地解決了“為啥干、誰來干、怎么干”的問題。
如何讓人們“記得住鄉愁”,從而形成建設美麗鄉村的強大合力?該縣積極探索,實施了全方位、多角度、廣覆蓋的六大宣傳攻勢。
在潢川電視臺全天候滾動播出流動宣傳字幕;并開辟了“美麗鄉村建設”電視專欄節目。
發揮該縣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光輝燦爛的優勢,積極打造黃國故城遺址、團中央五七干校舊址、小南海“五教共存”圣地、望河樓等著名景點,挖掘元代馬祖常、明朝劉繪等文壇巨匠作品事跡。宣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國故城遺址,現珍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黃太子伯克盤、叔單鼎等珍貴文物。
環境整治打基礎 產業支撐美鄉村
“搞干凈、放整齊”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前提和基礎。該縣開展了以“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為重點的凈化、綠化行動,分地域分批次逐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全面開展了“三清”(清垃圾、清溝塘、清雜物)、“三改”(改設施、改環境、改習慣)、“三評”(評村莊、評農戶、評人物)活動,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筑牢經濟基礎,推動產業發展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動力。建成1億只櫻桃谷鴨、26萬畝花卉、170萬頭生豬、180萬公斤甲魚以及糧油加工、羽飾加工及水產品加工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初步形成了華英鴨、生豬、糧油、水產、花木等五大農業產業化集群。創響了華英鴨、潢川花卉、光州甲魚等一批知名品牌,使潢川成為世界最大的櫻桃谷鴨養殖加工基地、全國花木生產示范基地、全國聞名的生態甲魚養殖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肉類產量百強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省重要的生豬供港、羽毛和水產品加工出口創匯基地、全省畜牧重點縣、水產重點縣、外商投資十佳城市之一。
今天的潢川大地,水城花鄉處處蕩漾著現代化美麗鄉村的和諧文明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