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潔
摘要: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加深,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的日益頻繁,而和作為鄰國的日本的交流也更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日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也顯得重要起來。現在學習日語的人越來越多,不過我國在日語教學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日語教學效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本研究綜述了日語教學及方法介紹、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日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日語教學方法改革的新舉措等內容。
關鍵詞:日語教學方法 問題 必要性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不斷推進,日語的學習越來越受歡迎。國家和高校也逐漸開始重視日語教學,但是日語畢竟是一種應用語言,如果沒有適當的語言環境,學好一門外語還是很不容易的。如要提高日語教學質量就需要對高校日語教學進行改革,在改革過程中要做到以人為本、與時俱進,而且要不斷地優化教學方法。
1日語教學及方法介紹
現階段,很多學校設置了日語專業,還有的學校把日語作為某些專業的一門選修課,為了提高日語教學效果,很多學者和教師都在努力地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尋求一種可以適用于不同的學習者的教學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難找到這樣的方法。語言學習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而日語教學也不能只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都在尋求一種適應當時狀況的、必要的、靈活的方法,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學習目標來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目前,我國日語教學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翻譯法和直接法兩種。翻譯法是外語教學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而且翻譯法是國內外外語教學普遍采用的方法。翻譯法是一種靠母語講授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說的是將詞匯或者句子翻譯成母語進行教學,它是外語教學最為原始的教學方法;直接法說的是不需要母語為媒介而進行外語教學的一種方法,在直接法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來理解、解決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通常會采用照片、實物以及繪畫作為教材。通過逐步地完善和豐富教學方法,日語教學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1]。
2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的日語教學現狀仍不太樂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我國高校日語教學的管理模式比較粗放,在高校教學中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了高校的教學模式及教學質量,并且教學管理模式也可以體現出高校對某一課程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我國高校日語教學中主要以教學要求和考試檢查兩方面為指導。最終形成了管理松懈、要求模糊、教學隨意以及學生學習無奈、質量上不去等;第二,交際能力培養不夠。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主要以講授的方式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在課堂上老師占用了大部分的時間,而學生聽說實踐的時間少得可憐,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日語交際能力根本得不到鍛煉;第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靈活性。日語教學的特征比較特別,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既是教學內容也是教學手段,主要是應試教學。雖然在日語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多媒體應用不夠靈活,這讓教學失去了應有的靈活性;第四,日語教學中還存在師資力量不足和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的現象。這些都是我國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這基本就是我國日語教學的現狀,其中教學方法對日語教學成果產生著直接的影響,所以高校一定要進行日語教學方法改革[2]。
3日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日語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日語教學存在嚴重的應試性和短視性,很多高校沒有認清日語教學的真正意義,所以在日語教學中沒有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到相應的高度去實施。這些情況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日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老師更是缺乏教學創新,忽略了學生日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在考試中得高分,到了實際應用的時候都變成了聾啞人。
高校只有通過日語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日語教學思維和模式,日語教學改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背景中去思考,立足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審視以往教學中的得與失,去探索改革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對日語教學改革有更深刻的認識,才能最終改變日語應試教學的老套路[3]。
4日語教學方法改革的新舉措
4.1轉變教學觀念、構建新型教學方法
我國日語教學的模式一直是以語言知識教學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填鴨式”、“注入式”教學。很少有機會真正地了解日本文化,對日語的學習興趣也就比較淡薄,最終導致日語交際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要以培養學生興趣為核心,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知識和實際的文化需求,營造一個良好的日本文化氛圍,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才能把課堂轉變成一個語言交際訓練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同時老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由原來的日語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課堂文化交流的組織者,也是學生文化交流的觀察者、激發者以及引導者。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比較靈活地采用很多具體的教學方法,比如說情景教學法、講授法、問題教學法、發現法等。采取以培養學生中日文化素養為核心的日語教學中,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并及時地發現學生們的問題。另外,老師要在現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去構建新型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日語創造最便利的條件。總之,高校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構建新型教學方法一定可以提高日語教學質量,并最終提高學生日語綜合能力[3]。
4.2 增加實用性、時代性教學內容
日語教學內容對其教學質量和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為了提高高校日語教學成效就需要對日語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進行日語教學內容改革中需要把握幾個要點:第一,改革后的日語教學內容一定要滿足時代變化的需要,同時也要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第二,改革后的日語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傳播日本文化,而且要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日本文化的感悟能力和鑒賞能力;第三,日語教學內容改革要朝多元化方向發展,而且要體現出日語的實用性。總之,教學內容的改革一定要以學生日語學習興趣、學習目標位準則來進行,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要徹底改變原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而且在實際日語教學要多借助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比如說計算機、多媒體以及其它現代化教學工具。
5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日語教學的現狀應該做出及時的、科學的改革,通過綜合性的改革措施來提升高校日語教學質量,最終提高學生的日語綜合能力。日語教學方法改革的關鍵在于要明確改革的目標,改革不能盲目的進行,有了目標的日語教學方法改革才會取得一定成效。
參考文獻
[1] 張曉燕,王運麗,侯銘鐸.多媒體輔助日語教學的設計、應用及效果[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2):11-13
[2] 關書明.中專學生日語學法初探[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8):21-23
[3] 金蘭.高職院校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2(1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