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劍青



作為見證西藏解放和發展近七十年的老將軍,陰法唐雖已退休多年,現九十四歲,但仍然很忙。他坦言,“天天忙,星期六星期天休息不上,晚上還得加班,不亞于上班族。”“最近更忙,從早到晚接受各大媒體的采訪。”盡管如此,他依然樂此不彼。晴朗的清晨,陰法唐將軍就在家里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為記者講述遠去的西藏歷史和那些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解放西藏很復雜
據陰法唐回憶,解放西藏問題最早被提出,是在1949年的2月,也就是在七屆二中全會以前。那時蘇聯共產黨政治局委員米高揚到中國來,毛主席跟他談了關于西藏的問題。毛主席說,“大陸的事情比較好辦,把軍隊開去就行了。”“西藏問題也并不難解決。但是不能太快,不能過于魯莽。因為:(一)交通困難,大軍不便行動,給養供應麻煩也較多;(二)民族問題,尤其是受宗教控制的地區,解決它更需要時間,須要穩步前進,不應操之過急。”所以在1949年8月,第一野戰軍在解放蘭州時,毛主席就給彭德懷發了電報,大意是在攻打蘭州的時候要十分注意尊重和保護班禪及甘青境內的西藏人,以為解放西藏的準備。但是那時候還沒有明確的任務說要解放西藏。
直到建國以后,也就是1949年10月1日之后的第十三天,當劃分戰區的任務時,毛主席把云貴川康和西藏的解放交給二野和十八兵團。后因二野正在進行大西南戰役,毛主席考慮到整個西北解放得早,青海到西藏道路平坦好走等,就又把解放西藏的任務轉交一野。彭德懷派人調查,調查人報告說:“西北進藏,困難很大,難以克服。如果要從西北進藏,光準備工作就得兩年。”于是,彭老總就趕緊報中央,報告毛主席。毛主席這時已到莫斯科。毛主席在訪蘇途中,路經滿洲里時,對國際國內形勢進行研究分析發現,美國開始插手西藏,西藏搞“獨立”的趨勢抬頭,他立刻轉變了思想。“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越早越有利,否則夜長夢多。”
1949年12月30日,毛主席接到彭德懷的報告,就著急了。西北不能進那就改從西南進,他立刻致電中央和彭德懷,并轉鄧小平、劉伯承與賀龍,既然西北不能進藏,那么還是由西南承擔。1950年1月2日,毛主席給劉、鄧去電報,1月7日劉、鄧就報告中央和毛主席,擬定由張國華和十八軍承擔進藏任務。毛主席10日表示同意,并指示經營西藏應成立一個黨的領導機關。中央于24日批準同意西南局上報的成立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簡稱西藏工委)的報告,張國華任西藏工委的書記。
陰法唐將軍對記者說:“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解放西藏開始選擇的是和平解放。首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曾經規定,在沒有解放的地方可以用解放北平或綏遠的方式,而實際上很多地方都是這樣解放的,西康、云南、湖南、寧夏和新疆也都是和平解放,這個既定方針具有全局性。其次,西藏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它在長時間,特別是從清朝末年后,在帝國主義的入侵、挑撥下,分裂主義勢力妄圖把西藏從祖國分離出去。從1904年英帝國主義侵藏,到后來西藏成立外交局,直接開展外事工作,說明西藏特殊的情況,要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因為單純使用武力,容易毀壞西藏的文物。并且過去漢藏矛盾很深,要是再加深矛盾,就更難解決。此外,進軍西藏,從自然條件來說,困難確實大。如果是和平解放這些困難相對來說比較少。基于以上幾個原因,中央主張采用和平解放的方式。”
解放西藏歷艱辛
既然已經定下了和平解放的方式,當時中央就按照和平解放西藏的目標開展工作。主要是分為三條線:第一條線,是中央通過外交直接做工作,那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印度也派官員在北京,通過大使館在印度做西藏的工作,督促西藏有關人員到北京談判。中央也通過廣播對西藏進行宣傳,請一個宗教大師講話,希望和平談判。第二條線,進到金沙江附近的部隊,和藏軍直接打交道,希望他們能接受和平談判。第三條線,直接派人去拉薩。一共派了四次,第一次,我們的人到那以后被對方打發回來了,第二次,派了密悟大使,博士學位,宗教地位很高,但對方還是不讓我們過金沙江。第三次,青海幾個活佛。著名的有達賴的大哥,還有幾個比較知名的活佛一起到西藏去。但是到西藏,對方就把達賴的哥哥劫走了,其他的人到了拉薩就被監視起來。第四次,五世格達活佛,他在西藏也很有地位,關系也多,在紅軍長征時,他曾和朱總司令以及劉伯承打過交道,中央原想請他到北京參加第一次政協會議,后看他決心很大,就同意他去西藏了。他過了金沙江,到了昌都。英帝國主義到了拉薩后在那里設了一個商務代表處,處長是英國人。這些英國人就出點子,不能讓格達活佛去西藏,也不能讓他回去,所以最后他就被人害死在昌都。
“當時打仗是迫不得已,因為用和平的手段已無法解放西藏,不得不打。打也是為了和。”陰法唐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了當時解放西藏的復雜背景。在他的記憶中,昌都戰役打得特別悲壯。當時的戰役受了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第一,路程遠。從四川到拉薩是兩千多公里,如果到邊防上,就更遠。第二,路難走,有的地方都沒有道,有道也比較難走。山多河多,氣候也不好。第三,運輸跟不上。配的馬匹跟不上,解決指戰員餓肚子成了第一位的問題。四,空氣稀薄。高原反應強烈。第五,缺少群眾基礎。這些都是在其他地方遇不到的。但是我們的部隊依然排除萬難做到了“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吃大苦,耐大勞,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克服。用劉伯承的話說,這就相當于“第二次長征”。
還有一位老紅軍戰士,他在長征途中流落到甘孜,聽說十八軍要進藏,立刻要求參加十八軍,又籌糧食又當向導,最后翻一座高山,因為心臟病復發,最后就犧牲在山下面。僅過高山犧牲的同志就不少。從新疆進藏的先遣部隊中,135個人死了50多個人,這些都不是戰斗犧牲的,而都是餓死、累死、病死的。因為當時中央有規定,“進軍西藏,不吃地方”,這些戰士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損害黨在西藏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和平解放有技巧
“昌都戰以后,咱們又做工作爭取和平解放”,陰法唐說,開始西藏地方政府來談判的人提出的條件很苛刻,后來才好一點。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還派了兩個代表從印度轉香港再轉到北京,總共五個代表。和平談判總體來說是順利的,但中間也有波折。特別是在解放軍要進藏和班禪回去的時候。總之,解放軍沒進藏的時候,他們阻攔不讓進,等解放軍進去了,又想著把解放軍趕出來。所以1951年8月8日中央直接派代表到拉薩;9月9日,十八軍的先遣支隊到了拉薩;10月26日,十八軍領率機關進駐拉薩。
陰法唐說,“張國華與政委譚冠三率領十八軍領率機關到拉薩附近后,中央指示不能進拉薩。因為達賴還沒表態。經過做工作,10月24日,達賴表態,歡迎解放軍進藏,在中央領導之下進行工作。這樣我們才進拉薩。可是當軍隊進駐拉薩之后,司曹魯康娃和洛桑扎西等藏獨份子組織‘人民會議,企圖把解放軍趕走餓跑。面對這樣的猖狂行為,中央采取了英明的措施:政治上采取攻勢,實際上是讓步,例如中央開始要在西藏成立軍政委員會,就不成立了。要改編藏軍,就不改編了。后來中央將司曹魯康娃和洛桑扎西撤職,宣布‘人民會議為非法。這個事件一處理,立刻保證了局勢的穩定。”
和平解放西藏之后,中共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一步鞏固和保障西藏的穩定,為西藏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轉變,用陰法唐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不是不能搞,而是怎么搞。”首先,要進行統戰工作,建立統一戰線。西藏的問題根本來源于上層,只有把西藏上層的工作搞好了,才能搞好其他,因為群眾還在他們的控制之下。其次,要做好群眾工作,通過做好事來影響他們,使他們轉變對共產黨和解放軍的認識。群眾沒有種子下地了,解放軍為他們發放無利息或低利息的農貸等等;積極修路,只有路修好了,通車了,才能保證中央與西藏的交流通暢;打通貿易關系,和印度、尼泊爾通商;自給自足的生產,能做到蔬菜自給,糧食部分自給。直到1954年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同時通車拉薩,我黨我軍在西藏才徹底站穩腳跟。群眾經過8年對比,感到共產黨、毛主席好,解放軍好,只有跟著共產黨、毛主席才能翻身解放,過上好日子。
二度進藏擔重任
陰法唐和西藏的關系說來深厚。早在解放戰爭時期,陰法唐在晉冀豫軍區(后改為第二野戰軍)先后任第一縱隊58團政治處主任,59團(后改為五兵團十八軍五十二師一五五團)政委、團長兼政委。先后參加過隴海戰役、魯西南戰役、躍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作戰、大西南作戰等戰役。1950年,接受進軍西藏、解放和建設西藏的任務。時任52師副政委的陰法唐,和師參謀長李明為指揮員的右路軍,經過15天“千里大迂回”的行軍,到達指定位置,為解放昌都做出了貢獻。昌都戰役是同年10月初發起,至10月24日結束,消滅了藏軍主力,取得了昌都戰役的勝利,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礎。1962年印度向西藏蠶食挑釁時,陰法唐參加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任對印反擊作戰前線指揮部政委。反擊戰勝利后,毛主席親切接見了包括陰法唐在內的5名對印反擊作戰人員。
由于“文化大革命”中,陰法唐抵制林彪、“四人幫”的反革命路線,進行堅決地斗爭,遭到林彪、“四人幫”的迫害,于1971年被調出西藏。他坦率地談起那段經歷,迫害并沒有打消他對西藏的深厚感情。1980年他二度進藏。那時的西藏情況出現了新問題。由于達賴派西藏參觀團煽動“西藏獨立”等原因,西藏出現不穩定現象。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他帶著重大的使命回到西藏,及時穩定了西藏局勢。
我回去工作,先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文化大革命”大量的冤假錯案需要平反,撥亂反正、糾正左的錯誤勢在必行,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工作重心亟待轉變,改革開放成為一項基本國策。在陰法唐等人的努力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西藏平反了十萬多冤假錯案,再加上他們的家屬孩子親戚朋友,大約有幾十萬人。“否定文化大革命,糾正左的錯誤,群眾的積極性一下子就上來了。”陰法唐給記者舉了個例子:
“西藏有一個縣叫扎囊縣,原來這個縣是靠紡織來維持經濟發展的,后來一兩千的織布機都被收繳了,不準個人搞生產。所以那個地方一度成了窮縣。我去那個地方,將織布機重新發給他們,然后又組織三千人專門負責織布。這樣的話,織布的收入比農業收入和工業收入還大,所以這個貧困縣一下子變成了西藏比較富裕的縣。”“汽車公司改用租賃方式,收入是個人的。這樣一來就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汽車修理廠也不像過去那樣,而是主動到各家修車。有的人很有本事,自薦當廠長,在他們的帶領之下,廠子充分運營起來。”除了工業,農業的發展也蒸蒸日上。過去,從全國來看,29個省區市中,西藏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第二十八位。改革開放以后,西藏上升到了第二十位,人均年收入達到了310元,當時全國的人均年收入是340來元,也就是快趕上了全國的平均收入水平”。
陰法唐認為,通過1959年的民主改革,將西藏從農奴制中解放出來。隨后,從1961年到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之前,大概五年左右,可以稱作是西藏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第二個“黃金時代”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的1980年到1985年這五六年時間。
精神可貴鑄深情
陰法唐說,自從建立起長期建藏思想,自己從來沒有動搖過。哪怕是被“四人幫”迫害時,他的思想一直非常堅定。“藏族人民很真誠,我有個房東,她在報紙上看到我的照片,就剪下來貼到墻上。我們進藏時,有一次走不動了,藏胞就自動幫忙推車……”西藏人民的淳樸,讓人感到可親可愛。另外,陰法唐說,建設西藏應該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責任。雖然現在建設方面援藏力度很大,西藏的發展速度總體來說已經超過了很多省,但思想的建設還需要加強,必須在思想方面做工作。要讓他們信任共產黨、解放軍,認同漢藏一家,并熱愛祖國,要不斷地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
不僅如此,由陰法唐綜合整理的文稿,于2011年在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上發表。2012年,中央大力宣傳“老西藏精神”,現已日益成為西藏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長期建設西藏,她是黨的光榮傳統井岡山、長征、延安、西柏坡等精神的繼承和發展。老西藏精神即“長期建藏,邊疆為家;一不怕苦,二部怕死;自覺遵紀守法;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簡稱:“長期建藏,兩不怕,艱苦創業,守法紀”和“五個特別”。
陰法唐的夫人李國柱也是一位50年前進軍西藏的十八軍老戰士,是首批進藏的女兵。18歲趕著牦牛進西藏的她,在那里整整工作了23年,會說一口流利的藏語……今年已經83歲的李國柱對記者深情地說:“西藏是我的第二故鄉,也是一份始終未了的情緣。”退休后的她曾受聘在西藏自治區駐北京辦事處經聯處暨西藏“一江兩河”項目辦公室工作。曾任《首批進軍西藏的女兵們》一書主編、編委會主任,還編著出版了《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斗爭的歷史記憶》一書,并在多種報紙雜志上發表過大量回憶西藏軍旅和地方生活的文章。陰法唐和夫人李國柱的援藏精神讓人感動,更讓人敬佩。
習近平同志說過,治國先治邊,治邊先穩藏。在穩藏的工作中,以陰法唐為代表的革命前輩付出了畢生的心血。而老西藏精神,則是他們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得出的寶貴經驗。歲月滄桑,七十年過去了,時代賦予西藏建設以新的使命。作為后輩,我們必將循著陰法唐將軍等老前輩的足跡,繼續發揚老西藏精神,在穩定西藏,建設西藏的實踐探索中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