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舉

遼寧省葫蘆島市城投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于6月中旬,與該社社員在該市建昌縣藥王廟鎮及連山區寺兒堡鎮前瓦村,簽署了油用牡丹種植合同,為遼西地區規模化種植推廣油用牡丹掀開新的一頁。
2014年末,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800個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點縣,木本油料樹種種植面積從現有的1.2億畝發展到2億畝,產出木本食用油150萬噸左右。正如,中國油用牡丹專家委員會主任、原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所說:油用牡丹產業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大力發展油用牡丹產業,對于促進我國油料生產、保障糧油安全、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葫蘆島市中天原生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春義介紹,油用牡丹具有三大效益,首先是它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牡丹籽油多方面優于橄欖油、大豆油,是名副其實的優質食用油。種植油用牡丹比其它農作物每畝地多收入幾千元,是種植玉米收益的4-5倍。從第二產業來講,加工環節能從一畝油用牡丹全部實物中加工出高檔食用油、化妝品、日用品、保健品和防輻射產品,加工成為成品后價值十幾萬元。
其次,油用牡丹能夠在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等方面發揮很好的生態效益。油用牡丹耐干旱、耐貧瘠、耐高寒,生長時間長,能夠在降雨量少的高寒貧瘠的山地地區生長,是進行荒山荒地造林的首選灌木樹種之一。在退耕還林地塊栽植此類樹種,可以30-50年不換茬,省工、省時、成本低,農戶有可觀的收益,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再次,發展油用牡丹具有相當好的社會效益。這種植物集第一、二、三產業于一體,科學家們目前已從牡丹根、籽、果莢、花等各個部分研發出了高檔食用油、化妝品、醫藥產品,有的已經投入市場,深受歡迎。油用牡丹的深加工產業發展,為廣大農民和農村龍頭企業提供了一條可再生資源科學利用的路子,同時解決了農民的就地就業問題。
王春義表示,葫蘆島市中天原生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已經與北京上禾牡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就遼西地區油用牡丹種植推廣實現了實質合作,這必將促進油用牡丹在遼西地區的快速發展。預計在未來的5年時間,遼西地區整體種植面積在5萬畝以上。當前首要工作是要為種植戶提供優質種苗、優品種籽以及技術指導,以最大限度地解決當前廣大種植戶急需的優質種苗的供給,并保證成品的回收。
葫蘆島市城投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辦公室主任劉國吉告訴本刊記者,該合作社作為中天公司的下屬企業,負責油用牡丹在遼西地區推廣的具體工作。油用牡丹是近年來才被發現和培育的優質木本油料品種。牡丹籽油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2%,α-亞麻酸高達42%,是被譽為液體黃金——橄欖油的64倍。在國際上被評為世界最好的食用油。遼西地區山地、坡地、沙灘地、果林、荒溝、荒坡較多,適宜油用牡丹的生長。不僅起到美化環境、調整農林種植結構、保護生態平衡等多種綜合的社會效益,還是廣大農村群眾提高經濟收入的良好選擇。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末印發的《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中,給木本油料產業尤其是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帶來了有利契機,希望政府能在稅收、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油用牡丹種植企業更多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