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要圍繞市場需求總量和結構的變化,處理好重慶與全國的關系、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統籌做好“加減乘除”,切實提高工業供給端的質量和效能——加,就是要通過增量調結構,培育新的增長動力;減,就是要去除多余產能和無效產能,實現產業“瘦身提質”;乘,就是要發揮創新引領發展倍增效應;除,就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高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總體來看,供給側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減乘除”混合統籌,政府與市場“兩只手”既要理清邊界,又要協調配合,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近年來,重慶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得益于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等供給側管理上下了功夫。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提出“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給政府、產業和企業帶來一次根本的轉型調整。對政府而言是轉變職能的原動力,促使各級政府嚴格遵循市場規律謀事辦事,進一步簡政放權釋放市場活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給效率;對產業而言是逆轉頹勢的加速力,促進傳統產業通過模式重構、路徑優化,從產能擴張轉向內涵延展,新興產業通過接續成長、發展壯大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群,增加有效供給;對企業而言是涅槃重生的孵化力,促使企業苦練內功、轉型脫困,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及破產清算等方式實現市場化退出,僵尸企業、空殼公司得以穩妥處置,去除無效供給。
(實習生陳嬌嬌、金彬君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