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療抑郁性失眠的臨床研究※
通訊作者:王佳佳劉志夫王喜臣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抑郁性失眠癥是由于患者長期抑郁的情緒導致失眠的出現,長久的反復出現抑郁和失眠的癥狀,最后導致抑郁性失眠癥的出現。抑郁性失眠癥,特別是心因性抑郁性失眠癥,表現為情緒低落,郁郁寡歡,悲哀,日常生活中的興趣和歡樂消失,有自責、自罪心理。抑郁性失眠癥主要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精神疾病,患者活動減少、無力、易疲勞,絕大多數患者有睡眠障礙。
一般資料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來自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就診抑郁性失眠患者90例,按就診前后順序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每組各45例。一般情況見表1。兩組性別、年齡、職業、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一般情況統計(例)
診斷標準及排除標準:參照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診斷。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評分≥18分,匹茲堡睡眠指數(PSQI)總分≥8分[1]。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及藥物所繼發的抑郁癥者。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治療,口服美國Caraco公司生產的米氮平片,每日口服1粒,共服2個月[1]。
治療組:取三陰交、神門、四神聰為主穴,配心俞、脾俞、關元、血海等補血養心穴位進行針刺治療[2]。常規處理后,采用0.4 mm×40 mm毫針針刺。每5 min行針1次,共留針20 min,針刺治療每日1次,針10次休息1 d,共治療2個月。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參考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按照HAMD17項評分擬定。痊愈:HAMD減分率≥75%;顯效:HAMD減分率≥50%;有效:HAMD減分率≥25%;無效:HAMD減分率<25%。
結果:本研究顯示,治療組治療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45.56±3.68)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47.76±3.54)分,下降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焦慮和抑郁改善情況( ± s,分)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焦慮和抑郁改善情況( ± s,分)
組別例數焦慮評分治療前治療后抑郁評分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4558.60±5.3245.56±3.6865.28±3.4247.76±3.54對照組4556.34±4.9849.26±4.2362.54±4.6752.43±4.12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對照組為8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針刺可以有效治療抑郁性失眠癥。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例)
討論
中醫稱失眠為“目不瞑”“不得臥”“不得眠”和“不寐”,其病機為營衛不和、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調、氣血衰少等幾個方面。抑郁屬于中醫“郁證”范疇,其病機為情志不舒、氣機瘀滯所致,病癥表現為心情抑郁、情緒不寧等。由此可見,失眠和抑郁的病因病機均與氣機不暢有關[3]。針刺通過神經系統,調整大腦皮層中興奮和抑制過程,可縮短入睡時間、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睡眠效率、延長睡眠時間,且不良反應少[4]。綜上所述,抑郁性失眠是一種普遍的失眠癥狀,藥物治療對本病有很大的限制性,而針刺屬于綠色療法,無不良反應,臨床證明針刺治療本病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葉國傳,嚴浩.針刺治療抑郁性失眠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6:539-541.
[2]程為平.加強揚刺百會穴治療抑郁性失眠癥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12:2608-2609.
[3]馬曉婷,韓婧,陳競超.中醫藥治療抑郁性失眠癥[J].內蒙古中醫藥,2014,35:9.
[4]王貴雙.針刺結合太極拳對失眠的干預作用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收稿日期(2015-03-03)
基金項目:※1.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標準體系和評估體系的構建及信息平臺建設研究和示范應用(2013BAI 05 B08);2.山西省特色重點學科中醫學: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創新研究;3.山西中醫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基于熱能變化的火針療法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