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昂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隨著微博、微信的產生,移動終端技術的更新與廣泛應用,預示著“微時代”已經來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時了解“微時代”特征,利用“微時代”的創新載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思政課教師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實現認同,才能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微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問題應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廣泛關注的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以微博和微信代表的以個人傳播為主的新興媒體已成為“微時代”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而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校園無線網絡等的推廣和普及,微信平臺越來越成為高校學生獲取信息及日常交往的主流載體。同時,我們也看到網絡對他們的影響將與日俱增。這種影響不僅僅是生活越來越便利、獲取信息越來越便捷,更重要的還有網絡負面信息的撲面而來,給正處于成長關鍵期的高校學生帶來的影響。例如微信傳播的社會負面信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老師的傳統權威日益被消解。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尤其是認同問題,如何正確分析“微時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引導并凈化自媒體生態,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努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辨的能力,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職責。
在“微時代”,隨處都可以連接無線網絡,高校學生將微信、微博等作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床玩微博,睡前聊微信。”相關研究顯示,高校學生使用微信等獲取信息的比例遠遠超過從傳統媒介或教師、同學等途徑。此外,微時代也改變著高校學生的社交方式。他們通過微信、微博等交往方式拓寬自己的交往空間。微信不僅使同學之間的信息溝通變得即時、直觀、便捷,也使得高校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日常行為方式的改變也影響到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高校學生從思維方式到價值取向、從審美情趣到生活禮儀等日趨個性化和多元化。在此背景下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他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一件可以通過簡單“灌輸”就能達到的事情。
“微時代”,隨著微博、微信傳播的信息鋪天蓋地,使大學生眼花繚亂。而他們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雖然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和判斷力,但對傳播的不良、不實信息缺乏較強的辨識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容易出現盲目跟帖、傳播等問題。目前網絡上有些人為提高點擊率和贏得人氣而編造一些子虛烏有的不實信息,大肆傳播和渲染一些社會負面信息,也引起了自我約束能力弱和是非判斷能力不強的高校學生的廣泛關注和擴散。這種傳播和擴散如果遭遇政治信仰不堅定甚至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堅定的高校學生的話,情況可能更可怕。這將會改變他們原有的價值判斷,已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性認知也會受到影響,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從認同到內化、外化的過程中遇到重重阻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在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政治課教師憑借年齡、專業、學科背景以及經驗等優勢,在師生交流中處于信息主導地位,知識淵博的形象往往會贏得高校學生的信服和敬仰。但在“微時代”,學生從自媒體獲取的信息遠遠超過了政治課教師,政治課教師的知識權威正在被弱化。建立在師生雙方知識信息不對稱基礎上的優勢格局逐漸被打破,在信息的即時互動、分享、交流等方面,高校學生的能力遠遠高于政治課教師,加上學生對社會負面信息的關注超過正能量信息。政治課教師的知識和信息主動地位隨著知識大爆炸、信息碎片化和裂變式傳播的出現而面臨嚴峻的挑戰。
既然“微時代”是無法避免的,那么高校思政課也應當保持對“微時代”的高度敏感,逐步創建微信平臺,實現與學生互動,加強對學生思想動態的了解,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成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信平臺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宣傳部門、學生處、團委、學生社團等部門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校報、廣播站等大力宣傳和推廣。在建設好微信平臺的同時,要維護好微信平臺的日常運營。通過發布正能量信息,發揮積極的輿論導向作用。要發揮隱性載體的育人功能,以此推動高校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在微信等平臺上積極推送案例、視頻等教學資料,讓高校學生加深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理解和現實解讀。
在微時代,隨著信息傳播渠道的不斷開放,傳播主體增多等都使得網絡信息變得異常復雜,信息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才能夠正確辨別自媒體時代信息的真偽,從而積極參與信息傳播,營造健康的媒體傳播環境,傳播正能量。此外,還要提升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信謠、不傳謠。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從認知認同到情感認同的飛躍。
社會實踐教育是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認同關鍵的一步,只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才能讓大學生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策劃和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例如在闡述“愛國”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媒體獲取愛國主義的視頻資料,通過觀看增強其內心的認同感,并適時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實踐基地,讓學生將愛國主義思想內化為行為準則,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認同。還可以利用微信群組織學生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如誠信、環保、公共安全等問題展開研討和辯論,把實際生活和網絡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責任意識,使其勇于承擔自我責任和社會責任。
[1]陳傳枝.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
[2]張敬斌.價值導向:大學生認同社會核心價值的關鍵[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3]曹震宇,劉崢.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認同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12)
[4]屈春芳,徐麗麗.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4)
[5]宋麗娜,王志賢.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策略[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