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秋桃
(河池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
2014年3月9日,國家總書記習近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關于推進作風建設的話題中,發表“三嚴三實”講話。其主要內容為:“三嚴”—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三實”—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2015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方案》,對落實“三嚴三實”提出明確要求。[1]對2015年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作出安排。
2015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學習參考資料,對“三嚴三實”理念進行了詳細的闡釋。由此,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及其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部門陸續開展關于“三嚴三實”專題教育。
高校是一個為國家、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重要場所。其應當是學術氛圍濃厚,人際相處是單純的真誠相待。它是人們眼中的象牙塔,是一個純潔干凈的場所,但是目前在各地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在高校中開展“三嚴三實”主題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不嚴不實”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嚴不實”問題就像是人體身上的病癥,不能諱疾忌醫,要積極的查出病因,找到病根,運用正確的手段,去除病根。“三嚴三實”理論就是高校自我反省的檢查手段。
高校機關部門雖然不直接參與日常教學工作,僅僅是間接的輔助,但對于學校這臺巨大的機器而言,這些部門就是不可或缺的配件。可如今,高校機關部門中存在很多不良的風氣,溯其根本,最重要的一個源頭就是“權力”。從十八大以來,全國就有40多名高校校級領導干部因違法亂紀被查辦。[2]中央紀委近年來派出高校巡視工作組前往全國各高校進行巡查,處理各項因為權力而引起的高校腐敗案件,高校成為了一個權力腐敗案件高發的場所。高校作為事業單位,在本校范圍內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力,近些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普及,高校辦學自主權得到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的落實,這樣高校管理權力被逐漸擴大。在權力的背后隱藏著重大的高校廉政危機,很多人以錢換權、以權謀錢,同時還存在著專權、越權等不良風氣,高校中部分干部在金錢和權力的漩渦中逐漸迷失了自己,早已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
目前,在各高校學生工作中卻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問題。比如學生工作流于表面,很多從事學生工作的領導干部制定和實施學生工作管理計劃,僅僅是為了應付學校及教育部門相應的檢查、為了完善年終干部個人工作總結,并沒有關注管理計劃本身對學生工作產生的效果。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僅僅是監督學生按時出勤、不在校外留宿、期末考試及格率和就業率,卻忽視了學生問題背后的原因。高校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一個孩童到成人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普遍懵懂和迷茫,面對社會中的誘惑,他們擁有了過往十幾年中未曾有過的選擇權,選擇的自由對等的是需要自己擔負的責任。高校中從事學生工作的領導干部常常忽略學生心理上的變化,這種不實在、片面、敷衍的管理方式對學校和學生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
在高校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對進一步改進高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和工作作風具有深遠和重大意義。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各級領導干部應當學會自省和相互監督。“三嚴”是基本道德要求,是作風建設的根本保障。“三實”是做事的行為標準,為政的必然要求。[3]
通過“三嚴三實”理論,幫助高校各級領導干部解決好修身做人的問題,教育和引導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嚴守國家及學校的各項紀律,避免迷失在對權力和金錢渴望的漩渦中。高校管理干部在高校范圍內的權力是國家授予的、得到在校師生的信任和尊重,這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所有的工作都要圍繞服務學校和在校師生而進行。在面對權力和使用權力時,應時常自省,明確自己的位置和職責,在工作職責內作出的任何一項決定,是否有利于學校發展、是否在教學質量上有所幫助,是否在師生利益上有所改善。正確處理與部門間、同事間的關系,公私分明,任何不以學校發展為目的的行為皆是不當行為,避免打紀律的擦邊球。
在自省的同時,不忘在同事間互相監督。部門間定期進行工作研討,總結近一段時間部門工作的成績以及存在問題,發現問題,正確面對問題,共同討論以解決問題,借此為鑒,今后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盡量做到領導干部個人不專權、不越權,將“三嚴三實”理論由個人學習轉變為集體學習。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學生工作,具體包含教學計劃制定和管理教學質量的監督和評估、學生文娛活動的組織、學生心理衛生評估等多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對于高校管理工作者而言,高校不僅僅是把學習知識的方法教授給學生,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心理、生理、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問題。高校的目的不是培養一個會讀書會做學問的學者,而是要培養一個身體健康、思維活躍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這些工作任務繁重而又瑣碎,但由于直接涉及到學校的教學質量,因而學生工作雖基礎,但卻在高校整體工作中占據相當重的地位。通過“三嚴三實”理論,教育和引導高校中從事學生工作的領導干部在心中樹立高于一切的責任心、勇于擔當、遇到問題不妥協不躲避的正面問題,在工作中勇于創新、善于創新。高校中從事學生工作的領導干部應當以“三嚴”為標準以身作則,以“三實”為準則,以學生為工作核心,應學生和學校所需,制定工作計劃,切實有效的開展學生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嚴三實”理論雖然僅僅只有短短的24個字,但卻內容豐富,是為人、為政的根本,其中蘊含無限的哲理,需要高校各級領導干部不斷的學習和貫徹到日常工作中,相信這個理論能夠幫助強化高校領導干部的管理,最終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
[1]何小紅.對高校落實“三嚴三實”要求的策略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8:30+29.
[2]講課書記湖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民湖南日報記者孫敏堅整理.踐行“三嚴三實”要求規范學校權力運行[N].湖南日報,2015-06-08003.
[3]徐文新.以問題為導向搞好“三嚴三實”教育扎實推進高校良好校風建設[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