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瓊
(泉州第五中學,福建 泉州 362000)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初中生的健康已不再是生理那么簡單,而應該從生理與心理兩方面去評估。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是一個終生相隨的人生課題,并且表現出很強的階段性。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初中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發育的最關鍵時期——青春發育期,心理健康教育對這個時期的初中生來說,好比“及時雨”。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而作為初中政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尤為重要。
1.不少教師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教育。現代社會關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心理教育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標。
2.有的教師認為,心理教育主要是針對個別學生開展的教育活動。其實,心理健康是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會面臨的問題,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同時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側面,只是哪種情況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一些“好”學生由于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采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見,心理教育并非只是個別學生的需要,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教育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3.有的教師認為,心理教育應歸屬德育工作,是學生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務。事實上,我們每一位政治課老師都應該承擔心理教育的工作,重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學生以及學生出現的一些行為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改善師生交往狀況。以往教師容易只注意到學生表面的那些行為問題,并將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斷,而忽略了這些行為問題背后掩藏著的原因,包括學生的心理需求。
政治課教學具有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先天優勢,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方面:
1.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只有掌握關于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初中學日常表現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如,初一學生喜歡在課上搗亂,或講話,可能只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了。如果教師重視并了解心理教育的思想,就會覺察這位學生行為問題背后的心理需要,進而調整自己和班上同學與這位學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給這位學生以積極的關注,并不失時機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師和同學們關注的合理方式是什么。很快,這位學生課上搗亂的那些行為問題就會不見,進而變成一個守紀律、愛學習的好孩子。
2.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進行心理教育。現在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以人為本地開設了不少心理知識內容。有的教材本身就有心理教育的內容,只要備課時加入心理教育的導向,就可以使授課內容深入一層。如政治課《做情緒的主人》就包含有許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及調控情緒的方法。只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部分,就可以使教育模式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和心理教育轉化。又如可以利用教材《日新又新我常新》指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告訴學生我們有一些因素是自己不滿意的,也是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的,如身高、長相以及出身家庭等。既然無法改變就要坦然接受,悅納自己,否則就會增加煩惱與不安。同時又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長處,要用己之長來補己之短。天生我才必有用,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只有正確地認識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并把自己放到正確、適合于自己的位置上,才能接受并力爭塑造出一個良好的自我。
3.用愛心和寬容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只有植根在愛的土壤里,教育藝術之樹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課堂上是師生關系,課下和學生是朋友,經常與學生接觸,獲取學生的信任,給學生創造一種氣氛,讓學生在行動中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有經驗的老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促膝談心、或察言觀色,了解學生的心理或思想問題,用寬容原諒學生的過錯,用智慧讓學生改過自新。如,一位平時表現還不錯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學生,由于一時的沖動偷拿了同學的一支進口筆,事后良心的自責使他找到老師并承認了錯誤。老師不但沒有將事態擴大,而且還把信任和改正的機會給他,把管理班費的任務教給了他。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積極支持下,這位學生終于擺脫了上次錯誤在心靈上留下的陰影,能抬起頭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處理關于錢的問題,其它方面的發展不但沒受到消極影響,反而因老師的諒解和信任所帶來的自尊、自信的增強而得到促進。
4.用遠大理想的推動作用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學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來源于成績的不理想以及和同學相處不好。老師要對學生的挫折心理給以正確的指導,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初一入學時,很多學生一時不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有的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針對這種情況,就要用遠大的理想來激勵學生,并要及時地告誡學生,有了遠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現實有很遙遠的路途,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汗水。經過恰當的教育和激勵,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強了,克服了學習中的困難,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成績也將隨之提高。
總之,種子要萌芽生長,必須經過黑暗中的掙扎才會有破土而出時的第一縷光亮;蛹要破繭而出,必須經過苦苦掙扎才會有美麗的翅膀。青少年,也需要教師幫助他們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才能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成為新世紀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優秀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