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才
(重慶市開縣南雅初級中學,重慶 405400)
工作以來適逢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經過十多年的洗禮,應當說對教育改革尤其是自身學科課程改革的認識還是足夠的。也經常思考基于課程改革的數學課堂教學問題,也經常對自己所思考的問題進行實踐,并在實踐中反思和積累。現拙于筆端的是自身基于課程改革之數學課堂教學思考,權且拋磚引玉。
新教育積極倡導者朱永新教授所提倡的理想智育,應當充滿民主精神,也就是需要把以學生為主題去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從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看,無論是對數的理解,還是對形的分析,以及對數形之間的溝通研究,我們還沒有能夠去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以學生為主題,即使有著少部分學生在比較自主地探求著,而還有很多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對數學學習是那樣的目瞪口呆,手腳和大腦都沒有得以比較理想的解放,這就從相關意義上讓我們感覺到這些學生學習自主了嗎?那就應當是根本意義上的沒有。所以,在一定的教學活動中,作為數學老師需要考慮學生學習的自主。譬如教學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多邊形及其內角和》,關注了學生主體地位的建立,學生就學得那樣的主動積極。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讓學生多在比較自主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意義上的探究,由學生在一定的實踐活動中去完成探究,學生就比較理想地有條理地感受到數學思考的過程,進而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學生能夠體會通過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體會到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學生比較自主解決一定問題的實踐比較有意義地告訴人們:學生比較自主地探究問題,那學生所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角度也不完全一樣,而且比較眾多的學生也多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而學生所能做到的具體猜想、推理等數學活動,則也能讓去感受數學活動那充滿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學生的學習熱情亦隨之高漲起來。
數學應當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如果學生也在沉悶且毫無生氣的課堂學習著枯燥乏味的數學內容,學生也顯不出學習的生機,也不可能就是那樣去獲取學習的實際效果,尤其是單位時間內應有的效果。所以,在一般的課堂教學后,所經常出現的炒冷飯現象其原因就在此,更讓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已經冷了的飯還是那樣比較難以炒得熱的。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力求做到枯燥乏味的數學內容我們需要想法子去生動有趣地引領學生去探究,必須努力變枯燥乏味的課堂為氣氛活躍的課堂。這里無論是途徑還是方法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都是比較多元的。平時的數學教學,努力讓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努力讓生活內容的數學化,學生研究其自己所涉獵到的生活中的數學,其興趣更為濃烈,也比較容易入門兒。還以教學八年級上冊的《多邊形及其內角和》為例,教師則讓學生去觀察平時所自己見到的諸多多邊形,更讓學生就在自己的課堂內任意剪出眾多的多邊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自己所剪出的多邊形進行一些分割,學生分割的過程就是學生形成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基礎,而且學生通過自己的剪,在剪的基礎上進行觀察和思考,學生會感到學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也是那樣的直觀和形象,學習中,相互之間進行著比較激烈的爭論,圍繞著具體的分割方法進行著比較意義上的爭論,圍繞著n邊形內角和的表示與邊數n的聯系進行爭論。學生爭論的過程,也就是十分活躍氣氛的過程,也是學生比較能夠順利獲取學習果實的過程。這時學生也就十分順暢地根據三種分割方法將n邊形內角和的表示與邊數n聯系起來,得出n邊形內角和公式。
數學是科學,這是人們所必須承認的。對科學的理解需要以科學的手段,這就是對科學的科學學習所必須把握住的至關要求。科學的科學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必須充滿著創新的意味兒,必須充溢著創造的活力,我們所可以和必須得出的結論是課程改革的數學課堂其創新永遠應當是領先的。對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創新,作為教師應當有一個比較正確的理念,那就是如何去認識學生的創新問題,我們應當以學生能夠自己去解決問題就是創新,當然學生能夠以獨特的方式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則更應當視其為創新了。譬如教學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時,筆者感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則顯得是那樣的精彩紛呈。教學中比較有意義地發現學生依著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不但就去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解決了比較實在的實際問題,而且能夠比較有意識地體會到方程也就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在解決比較具體的數學問題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著變化率的比較,則出現著相關的增長和降低之不同的題型,學生便比較自主地發現對于變化率問題,若平均增長(降低)率為x,增長(或降低)前的基數是a,增長(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則有:a(1±x)n=b(常見n=2)這應當說不是我們教師的述說和灌輸,而是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取,更是學生在用“傳播問題”去建立起“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模型來,并利用它去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對于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創新創造,其關鍵應當是打基礎,我們不要去好高騖遠;其關鍵應當是形成習慣,從學生的現在就去做起,不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去坐等落地桃子。
總而言之,基于課程改革之數學課堂教學思考之數學課堂教學所必須思考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我們所能去思考的范圍也比較廣。處于課程改革之關鍵時期的每一個教師都應當必須去充當著弄潮兒,思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數學課堂教學之更深和更廣領域。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丹從意義學習的視角談自主學習[J]新課程研究2011(2)
[3]吳和貴等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工程的優化[J]中學數學教與學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