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 萍
(北京市經濟管理學校,北京 100142)
教育部對職業學校的定位和方向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依據,以能力為本位”。近年來,國家為了促進職業學校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每年都會組織國家級、省級、市級職業技能比賽,在教育界產生很大的影響,對職業教育具有積極的作用。職業技能大賽的開展引領了學校的教學改革和發展,激發了職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大練技能的熱情。我校參加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比賽,“智能家居安裝維護”獲團體項目一等獎,并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中職組三等獎;“網絡搭建及應用”獲團體項目二等獎,“數字影音后期制作技術”獲個人項目二等獎;“電子商務”、“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護”、“網絡綜合布線技術”獲團體項目三等獎,“動漫技術”獲個人項目三等獎;“平面設計”、“動畫制作”項目分別獲海淀區技能大賽一、二等獎。通過參加技能大賽,計算機教師樹立了“比技能、促質量、謀發展”的競賽觀和“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教學活動觀;通過開展技能大賽,對課程建設,教學方法、師資建設等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
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比賽項目的設置非常實際而科學,不但能夠跟得上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與現代生產實踐相結合,更加聯系實際,而且能夠把專業所學集中、系統地展示,呈現典型的項目化、工程化的教學要求。這些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和評分標準能夠直接影響中等職業學校在課程設置思想上的變革和創新,正是改革的方向,會引導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模式和專業設置及時更新,更加市場化,更具創新性,更能接近接近現實社會生產的實際需要。
因此將完善課程改革與技能大賽緊密結合,汲取技能大賽內容和標準對課程進行及時更新、轉化、提升;通過大賽平臺,加強各個學校之間的交流探討、成果展示,將優秀資源及行業、企業專家提供的前沿資料匯集、整合,從而推進專業建設,推動課程模式改革,使課程設置更加貼近企業、貼近崗位技能要求。
我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參加了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改,專業分為三個方向,我校是網站建設與管理方向的實施校,課程專業化較強。但是,近幾年,北京市及全國中職學校技能比賽均設立了網絡綜合布線項目,為了與技能大賽接軌,我們在專業計劃中增設了《綜合布線技術》課程,拓展崗位技能,拓寬就業崗位,實現了教學與需求的對接。
在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比賽項目的設置上,以及在技能大賽比賽評判標準的制定上,對理論考核與實踐操作均能注意二者兼顧,各有側重,并且對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也要注意將基礎理論教學與專業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由“單一主導”的傳授者轉變為“行為引導”的合作者,學生由“主體學習”的模仿者轉變為“行為學習”的實踐者,教學組織形式由知識型課堂向技能型課堂轉變,這些變化將在很大的程度上帶動我們改進教學思路和方法。
技能大賽重在實踐技能,因此在教學方式上,采用項目式、案例式教學方法,著力形成以項目教學法為主要特點的新的教學體系,把崗位標準、比賽規程物化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深刻體會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過程,并通過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來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關聯。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采用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和實踐學習。
為了備戰技能大賽,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指導:(1)研究競賽方案,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2)外聘行業專家。進一步規范流程,明確評價標準。(3)創新方法。尋求突破,探索更有效訓練方法。(4)加強與兄弟學校的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技能大賽不但能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促進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提高,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由于技能比賽整個過程活動都是真實的,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學到了今后就業所必須的技能:包括實踐能力、分析能力、應變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網絡綜合布線項目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綜合布線設計部分;第二部分是鏈路端接部分;第三部分是墻體管線鋪設部分。每個部分既是相對獨立,又是互相聯系,是3人集體項目,所以整體分工要求合理、科學。這個項目讓計算機專業學生走出枯燥的理論課堂,遠離輻射的電腦屏幕,親自動腦動手制作水晶頭,端接網絡模塊,在實訓墻上進行各種布線路由的設計,在仿真機柜上進行配線端接,指示燈直觀顯示端接結果以及錯誤地方……學生在極大的興趣中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輕松的掌握了一門工程技術。
技能比賽訓練中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親自指導,學生通過技能比賽接觸到將來的工作內容,清楚將來工作中需要什么,學習時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通過技能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使學生更有主動學習的動力,由被動地學變成自主地學習,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參加過比賽的學生都認為,比賽不僅考驗了選手們的專業技能,也考驗了他們的毅力。與其他院校的高手同臺競技,交流經驗,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發現了自身有許多應該加強的地方,也為今后的技術提高提供了動力。同時,學生通過技能大賽也了解了企業、了解了社會,知道自己努力學習的方向,從而達到了激勵職業院校廣大師生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目的。
學校建立了競賽長效機制,對職業技能競賽加以制度化和規范化,進一步擴大競賽范圍,盡量拓展到更多專業和課程,讓技能大賽覆蓋到計算機每個專業、每位教師、每個學生,重在參與、重在學習、重在提高,形成積極向上、人人爭先的良好育人氛圍。 計算機專業有七個項目參加了市、區級技能大賽,為了備戰比賽,開展了各層次的校內技能競賽:一是課程教學中的分組競賽——實現“人人參與”,將專業教學的階段測試采用分組競賽的形式完成,考察學生對階段培養目標的達成情況;二是校級技能競賽——實現“好中選優”,重點考察學生對專業技能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并做好優秀選手的選拔工作;三是市、區級競賽前的集訓淘汰賽——實現“優中選強”,組織學生利用第二課堂活動進行針對性較強的技能訓練,定期組織淘汰賽,確定最終參賽人選。對于參賽獲獎的學生,學校加大了獎勵力度,這樣使技能教學氛圍得到大大改善。特別是使學生和教師有了共同的榮辱觀,為了共同的目標,師生相互信賴、相互協作、相互勉勵,可以提升教學質量。
學校每學期會組織參加技能比賽獲獎的同學為相關專業學生進行技能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積極學習技能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技能大賽對教學、就業的促進作用。
技能大賽看似是對學生進行考核,但實際上是從一個側面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行考核,也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核。因為它要求參賽選手既要有較深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新知識、新技術的獲取能力,參賽選手的成績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指導水平,教學生“半桶水”,老師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水平。所以,技能大賽呼喚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
由于競賽緊緊圍繞各類企業的實際運作,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必須有企業一線工作經驗。通過開展技能大賽,教師直接參與和指導學生參賽,促進教師全面掌握行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需求,進一步明確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關標準,督促教師自覺轉變觀念,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師不斷學習,不斷豐富實踐,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從而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發揮著強有力的導向作用。以技能大賽為引領,深化課程體系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強化技能教學,加強校企合作,加速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1]孟憲輝,劉四妹.淺議技能大賽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j].當代教育論壇,2010,(10).
[2]王紹章.論職業技能競賽的作用[j].成人教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