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萍
(重慶市忠縣忠州第二小學,重慶 404300)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呢?下面淺談幾種激趣方法與同仁共勉。
語文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語文學習,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例如在講授《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時,學生對文中寫托爾斯泰的眼睛“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元誤的頻波”無法理解,筆者就引用同學們正在看的《西游記》激起興趣:“難道托爾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寶葫蘆、像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金角一樣能把世界上的物質吸去?”得到齊聲否定后,筆者又問:“我的眼睛能把語文書吸進去嗎?”學生答:“不能。”筆者一本正經地說:“我說我能!我能通過眼睛把這本書的內容記到我的腦海中去。”望著筆者“抓起”“塞入”的手勢,同學們會心大笑。進而筆者一手指著自己的眼睛一手指著課代表:“我的眼睛能把盧婉敏吸進去嗎?”同學們開心答到:“能!”“對,通過眼睛我知道了她是個勤奮好學聰明負責的女孩子。”接著再以好差兩生的評價讓學生領會了什么是“放出準確無誤的頻波”,最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要學生自己概括對該句話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鈴聲響起還意猶未盡。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清代學者顏元也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都是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筆者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每節課筆者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可以說,贊賞出創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老師掌握著“話語霸權”,學生只能當作一個個容器,等著老師往里灌東西,可結果,園丁的辛勤,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變成了統一模式鑄造的標準件。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發言。筆者認為,學生“講”教師‘聽”。有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筆者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二是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發揮的舞臺,這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煥發出課堂的活力。
當學生的自覺意識得到高度強化,內在的進取熱情已得到激發,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權交還給他們,激發其活躍的主體意識,感受班集體內平等、和諧、信賴的自由氛圍。筆者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經常把諸如抄寫默寫背誦等客觀作業交給學生自檢互評,取長補短。學生在評改時,既能感受到老師的信任,也感受到當一回老師的快樂,還把知識又復習了一遍,一舉三得。作文評改是語文教師的重荷,而往往教師批得辛辛苦苦,學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對于作文的評改,筆者經常“放縱”,具體的做法為:將本次作文評分標準板書在黑板上,先由學生獨立評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畫有旁批有總評有分數并有簽名,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補充,目的是多多學習他人的作文寫法及評法,最后由各組推薦出一兩篇優秀作文或評文,借助實物投影儀師生一起復評,選出最佳作文或評文。當熱烈真誠的掌聲伴著笑聲在教室里回蕩,所有同學都陶醉在這嚴肅又活潑、平等與信任的氣氛中,眼神中閃爍著主動參與評改的自豪感。
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即有魅力的教師。一副自然大方親切隨和的教態,一身時尚端莊搭配得當的衣著,一手龍飛鳳舞剛柔相濟的書法,一口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普通話,一段聲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誦,一句委婉動聽相得益彰的輕唱,都會對學生的注意力具有無形的控制作用,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帶人美妙的文學殿堂,最重要的還得用語文的真正學識去感染學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師滿腹經綸,才氣橫溢,授課時,或宏論滔滔,妙語連珠,或精點略評,字字珠璣,讓學生如飲甘醇,定會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出色的藝術審美能力與藝術創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朝氣與生機,因為學生在教師的引領與點撥下,能夠從教材的字里行間發現各種靜態美、動態美、形態美、色澤美、韻律美,能夠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到教材橫生的情趣。不僅如此,教師匠心獨運的板書設計也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從而激發起學習語文的興趣,煥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
總之,實施語文新課程應立足“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激趣作為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作為提高教學活力,促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經,讓學生樂學、好學、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