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中視廣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26)
全媒體是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隨著媒體形式的傳播,新媒體將觀眾的主體完全體現出來,并且在我們設計央視春晚節目時也受到了全媒體的影響。我們在設計2014年春晚時,主要是按照百姓的需求,不論是在節目的取材、演員的選擇還是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上,都達到了百姓的滿足,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充分體現了全媒體時代給央視春晚帶來的機遇。本文對全媒體語境下央視春晚的困境和發展做了詳細的分許。
全媒體的范圍比較廣,其中主要包括媒體的形態、報道形式以及營銷模式等。其實,全媒體是一種新型的媒介傳播形式,而全媒體語境就是在這種新型的模式下將信息進行傳播和散布。更具體的意思就是,全媒體語境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新型媒體技術將信息內容進行全方位、立體形式的傳播,主要包括文字、聲音、光線以及色彩等。在幾年前多媒體的概念就已經顯現出來,但是并不能代表全媒體,跟多媒體相比,全媒體要更加全面,而且是信息和媒體之間產生的重要產物。我們央視春晚不一定要在電視進行觀看,還可以通過各種進行觀看,比如手機、電腦以及平板等。另外,全媒體也可說是在信息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使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和獲取方式發生了改變。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對傳統的媒體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從而使傳統媒體和多媒體結合在一起,還在多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結合下增強了節目的傳播效果和互動效果,使央視春晚更加受觀眾的喜愛和認可。
春節一直從古到今,始終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且是聯系家庭和睦的紐帶。我們中國人民為了回家過春節,不管路途多么遙遠,也不管路程多么艱辛,都會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由此可見我國人民對春節的重視程度。央視春晚是春節期間大型的慶典活動,并且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它不僅能體現中國人們的傳統文化,還能將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共同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主要是通過電視媒體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在很久以前,雖然電視不是很普遍,但是央視春晚仍然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追捧。在現代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電視網、電信網以及互聯網等不斷發展,手機、電腦等一些媒體逐漸占據人們的生活,完全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娛樂方式,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微信以及微博等媒體信息不斷在人們的生活中出現,并且得到了人們的廣泛應用。只要是人們想看的,就沒有看不到的。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眼光逐漸被吸引,央視春晚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例如,一些相聲里面的段子大部分都是截取于網絡,已經對人們失去了吸引力,不僅不會受到觀眾的喜愛,反之會受到觀眾的批判。因此,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央視春晚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使央視春晚的設計陷入了困境。
央視春晚的播出主要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在央視春晚的設計期間能夠將中國的特色文化全部聚集在一起,從而形成了我國特有的文化。比如,在央視春晚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給人們帶來歡笑的同時,也給人們一定程度的思想啟示,并且使人們產生深刻的思考。另外,還有一些作品將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在觀眾的面前,使央視春晚的節目更加貼近生活,走進人們的生活。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使中國的國情、民情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審美需求不斷提升,央視春晚在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同時,卻忽略了文化的滲透,從而導致中華民族的文化被遺忘。因此,觀眾會對固定不變的央視春晚形式產生審美疲勞,失去興趣。馬年春晚當中的小品《擾民了你》以及《扶不扶》等,都是現代社會中經常發生的現象,反應了人們的需求,并且帶有一定的諷刺性和娛樂性。但是,馬年春晚中的節目大部分都不受觀眾的喜愛,缺少創新,這就表明在進行央視春晚的設計時,沒有對民族文化、時代精神以及人民的民情進行詳細的了解,沒有深入人們的生活,從而導致在文化判斷方面有所欠缺,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缺少文化判斷是央視春晚面臨的最大問題,并且使亟待解決的問題。
創新是現代發展中最重要的途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促進發展的動力。藝術也要不斷的創新,從而滿足人們對藝術的需求。央視春晚不僅要滿足各種觀眾的需求,還要了解各種觀眾的興趣點,這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在滿足觀眾需求的同時,不僅要保證傳統文化不被改變,還要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模式以及中國人過年的文化習俗,從而獲得觀眾的認可,得到觀眾的熱愛。因此,只有創新才能保持春晚的活力,才能不斷滿足人們的需求,在這種困境下,央視春晚一定要做到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僅要創新央視春晚的載體,還要不斷創新春晚節目的內容,使春晚的節目質量達到預期的要求。
央視春晚的創新主要是體制的創新,這是最基本的,通過對2014年春晚的詳細分析,央視春晚已經從臺長工程逐漸上升到國家項目,其春晚的規格和奧運會的開幕式基本相同。而且,2014年央視春晚采取的是外聘導演的模式,并且每年都會出現創新這個詞。但是,目前觀眾的品位在不斷上升,所面臨的選擇也逐漸增多,主要包括各個頻道、各個境外的媒體以及網絡等,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不僅可以看到想要看的視頻,而且是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對于央視春晚來說,怎樣才能進入人們的心中,這個是非常困難的問題。
在進行央視春晚的創新時,要改變以往的模式,尋找全新的模式。以前每年的春晚都是固定的形式,主要是;第一是熱鬧、歡快的開場舞;第二是主持人的出場,每年都會有不同的形式;第三就是歌舞、語言、雜技等各種節目輪流上場,中間偶爾會穿插一些邊防軍人的祝賀以及贊助商的祝賀;第四就是等待新年的鐘聲,在由一個戲曲形式的開場,最后以一首《難忘今宵》結束央視春晚。這種固定的形式觀眾已經記在心理,因此,節目進行就是走一個形式,觀眾也會等待自己喜歡的節目進行觀看,這就會使某一時間段的節目收視率下降。所以,要想提升春晚對人們的吸引力,就要改變以往的固定節目模式,而且要在規定的節目中穿插一些全新的節目,使其更加吸引人們的眼光。
創新央視春晚不僅要對舞臺、燈光以及場景等進行創新,更重要的是創新節目本身的內容和形式。主要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在央視春晚中融進一些原創的語言節目,現在社會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網絡流行語,并且被人們廣泛的流傳,因此,在央視的春晚中我們就不應該再引進這些網絡流行語,春晚應該是引領流行語的重要途徑,在央視春晚中體現出來的新型語言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的傳播;第二,在春晚中還要融進一些全新的表現形式,并且要大膽的引進新人新作品,采用比較新穎的春晚主持形式,也可以引進一些網絡春晚的表現形式,從而受到更多觀眾的喜愛,并且參與到央視春晚的形式中;第三,在創辦春晚時,應該降低題材的選取標準,多多引進一些民間的藝術形式,比如民間的雜技、雜耍等。
央視春晚進行設計時,一定要重視觀眾的需求是什么,興趣是什么,從而進行更好的設計,但是這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在設計春晚時,能夠準確找到觀眾的興趣點,那么春晚的舉辦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央視春晚在引起觀眾興趣時,不僅要對春晚的結構形式進行改變,更重要的是對節目本身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改變,從而適應觀眾的興趣。
在了解觀眾的興趣點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認識到藝術是來源于生活這一思想,因此只有在現實的生活中不斷發現,走進觀眾的生活,這樣才會使央視春晚的節目更加貼近觀眾的生活,從而受到觀眾的喜愛和認可,使央視春晚回歸到民間的生活中,體現央視春晚聯歡的形式。另外,走進觀眾的生活不僅可以將觀眾的情懷變得藝術化,還能將藝術化的情懷再次融進人們的生活;第二,在現代化的生活中,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其審美需求和審美能力也逐漸提升,對自我的認識也不斷加強。央視春晚必須要突破固定的思維,敢于創新,從而滿足人們對藝術和審美的需求,將觀眾重新包裝、改造,從而搬上央視春晚的舞臺,使觀眾參與到央視春晚的形式中,在央視春晚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央視春晚是人們聚集的地方,因此,一定要提高春晚的影響力,走向平民化的路線,加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在滿足觀眾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開展,使觀眾有一種身臨其中的感受;第三,在央視春晚正視播出之前,一定要最好前期的宣傳工作,使觀眾對央視春晚抱有一種期待的態度,從而調動觀眾的觀看興趣,使央視春晚形成良好的預熱效果。
目前,央視春晚已經不能保持最初的效果,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央視春晚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此,央視春晚要想在復雜的媒體環境中持續發展,一定要積極吸取全媒體的優點,從而根據自身的需求不斷改進,使其形成受人們關注和喜愛的節目形式。首先,央視春晚應該學習全媒體的形式,逐漸降低進入的門檻,擴大選擇題材的范圍,給百姓提供廣闊的展示平臺,從而參與到央視春晚的節目中,實現全民同樂的目標。近年來,一些新的全媒體節目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比如《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等,不僅為百姓提供了參與的機會,而且還培養出許多平民明星,如果將這些平民明星引進央視春晚的舞臺,會大大增加觀眾的興趣,而且還會激勵人們參與的動力,將中國的文化不斷的展現出來。其次,應該在央視春晚中積極引進全媒體的手段,比如微信、微博以及網絡平臺等,可以在這些途徑上進行直播,讓更多的人通過更多的途徑觀看到央視春晚,再比如,央視春晚也可以使用網絡央視春晚的形式展示給觀眾,并且在以后的發展中不斷創新,從而策劃出更多的節目形式,可以將民間的表現形式和網絡形式結合在一起,體現出平民百姓在央視春晚中的主體性。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的央視春晚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挑戰,因此,我們央視春晚只能通過創新自己的形式,不斷發展自身,才能在全媒體時代下得到生存和發展。觀眾對央視春晚的關注和批判是對現代社會的需求,因此,央視春晚的設計一定要積極適應全媒體環境,比聽取多方的建議,再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使央視春晚更加滿足觀眾的需求,達到持續發展的地步。
[1]畢靜.全媒體語境下央視春晚的發展現狀——以2014年央視春晚為例[J].科技傳播,2014,07:18+27.
[2]王兵兵.新媒體語境下央視春晚的困境與突破[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27-29.
[3]席贊.網絡時代春晚的價值再造——以網絡春晚為比照[J].現代視聽,2011,12:31-35.
[4]劉柳.淺析央視“春晚”的不足與發展[J].青年文學家,2014,0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