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吾列提·木拉提別克
(中共布爾津縣委黨校,新疆 布爾津 836600)
良好的法治環境是一種寶貴的軟實力,也是一個地方重要的競爭力。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薦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了依法治疆方略……,這眾多的法治新元素所蘊含的法治新思維,為實現“中國夢”描繪了一幅法治建設的新圖景。依法治疆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長治久安的法治保障推進依法治疆,建設法治新疆的戰略部署,符合新疆實際,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愿望和需求,是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法治保障。法治環境是指全社會主張法律主治、依法而治所形成的特定意義上的社會環境,是社會管理趨向文明過程中所形成的制度化特征和必不可少的客觀基礎。當前,“法治環境就是核心競爭力”已逐漸成為一種共識,實踐也充分證明,一個地區的法治環境越好,健全法治體制機制和制度措施,構建維護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長效機制。有利于強化法治教育和法治建設,提高各族干部群眾的政策觀念、法治意識,踐行“一反兩講”,使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有利于完善地方立法,高舉法治旗幟,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圍繞打擊暴力恐怖犯罪、反對民族分裂、抵御宗教極端思想滲透等重大事項,大力推進反恐維穩工作常態化,使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走上法治軌道,就越能促進當地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實現法治宣傳教育由淺到深、由虛到實、由軟到硬、由無形到有形、由單向到互動的五大根本性轉變,是落實普法任務目標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在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完全確立的形勢下,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目標定位于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全面培育,既充分體現了從法治思想、法治觀念到法治心理,再到法治文化這一法治文化形成的客觀規律,又充分實現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由低級到高級、由表層到深層的目標延續。全體公民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意識、自由平等意識、公平正義意識的普遍確立,用更加系統的法律體系、更加有力的維穩措施、更加有效的治理方式,在全社會形成打擊暴恐、厲行法治、遵守秩序的氛圍,不斷提高新疆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圍繞維護社會穩定開展常態性普法工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面對新疆的特殊區情和面臨的特殊任務,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打擊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導的一手也要硬,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了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創新普法宣傳形式,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媒體進行宣傳,做到“報紙有專欄、電視有圖像、廣播有聲音、網絡有文章、手機有信息、戶外有廣告”,實現媒體全覆蓋。大力推進法制宣傳教育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在各行各業掀起學法用法的熱潮。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促進和諧社區建設。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推進青少年學生法律素質教育。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促進企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促進法制化管理。做好“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宣傳教育活動,集中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利用宣傳周、宣傳月、紀念日等,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學法用法的氛圍。努力拓展法制宣傳教育與群眾文化生活相結合的深度和廣度,繁榮法制文藝創作,鼓勵、支持、引導群眾性法制文化活動,積極探索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的新途徑,加強對外法制宣傳。
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大力開展依法治理。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工作,鼓勵公民積極參與公共管理,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努力提高全社會法制化管理水平。全面開展依法治市、依法治區(街道)工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依法治理規劃,確定階段性工作規劃,明確責任,認真組織實施。以“基層基礎年”、“城市管理年”為契機,積極探索和推進地方、行業和基層依法治理的實踐形式,深入開展法治城市、法治區(街道)創建活動。
法治文化成果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結晶,具有永恒的傳承價值和對今人的啟迪意義;對法治文化的重視程度,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開展法制宣傳公益廣告、法制宣傳書畫攝影作品、法制動漫作品征集、法制文藝匯演等普法活動,成立基層普法演出隊,著力打造普法品牌。建立法治宣傳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堅持上下聯動,多方整合,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開展立法、執法、司法、監督和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等工作的宣傳,構建法治宣傳教育大格局。抓好具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舉辦法制大觀園、法制大課堂、法制超市、法制公園、法制農民畫等豐富多彩的法制文化活動,舉辦法治論壇,積極營造法治氛圍。圍繞完善市場經濟環境,制定完善有關法規規章,可以更好地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投資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工商注冊管理、食品藥品監管、科技創新激勵等方面的法規規章。依法規范各類市場主體行為,依法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依法行政,規范和約束政府權力。健全依法決策機制、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行政機關的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規范行政裁量權,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當前,新疆一些干部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特別是部分信教群眾“知教不知法,信教不信法”,是治疆面臨的難題。必須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和培訓,讓各族群眾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教群眾首先是國家公民,一切宗教活動必須依法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新疆絕不允許有法外之人。各族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是“關鍵少數”,要帶頭學法、模范守法,常懷敬畏之心,不越法律紅線、不碰法律底線,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以實際行動釋放以上帶下的正能量。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增強學法懂法的責任感,增強善用法治思維的緊迫感,善于從法治層面思考問題、在法治框架內推進工作,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隨著依法治疆方略的深入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對財產安全、征地拆遷、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領域的法律訴求越來越高,他們希望個人財產權益得到平等合法保護,希望生活平安和諧、社會公平正義。只有從法律上、制度上體現以人為本,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合法權益,才能最終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惠及人民的目標;只有從法律上、制度上確立協調發展原則,制定全面的發展規劃,體現統籌發展要求,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只有從法律上、制度上體現科學發展的規律和要求,把科學發展的理念和方式法律化、規范化、制度化,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總之,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助于凝聚民心,激發群眾干勁和熱情;有助于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有助于集聚人才,招賢納智,為促進地區發展贏得競爭優勢,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