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潔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是一定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根源。近代中國,各個階級、各種社會勢力曾圍繞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提出各種主張,做過種種嘗試。歷史表明,無論是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還是資產階級共和制,在中國都行不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革命政權建設經驗的總結,是人民革命的創造性產物。
一方面人民大會制度貫徹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這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觀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人民作為國家一切權力的來源,圍繞實現和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組織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保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治優勢。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法制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
與西方國家的“代議制”相比,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實現。其一,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選民和原選舉單位有權依照法定程序罷免由他們選出的人大代表。這充分表明,在我國,人民是國家權力的所有者,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只是國家權力的行使者,他們受人民的委托和授權來行使國家權力,必須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否則人民有權撤換他們。其二,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向它負責,受它監督;國家權力機關集中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制定法律、決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問題,國家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負責貫徹執行,并接受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關鍵要看最廣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主要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實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先進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
目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夠完善之處集中表現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還沒有充分、正確地行使憲法賦予的國家權力,具體表現為兩大突出問題:一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職權不到位,對其他國家機關的監督機制不健全,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二是一些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隨意干涉、插手其他國家機關的工作,破壞國家機關間的合理分工,這是個別現象。由此可見,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當前面臨的問題,主要不在于體制本身而在于實際運作。如何使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依法行使職權,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是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鍵。
人大代表的選舉制度是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內容。人大代表選舉的意義在于,充分反映和高度體現民意,保證公民的參政權,增進政府的合法性,建立起良好的選民利益訴求機制,從而促進社會穩定。當今社會不斷出現的一系列社會群體性事件和和矛盾的升級、激化,亟待社會構建更加正常的民主“減壓閥”,為公眾建立暢通的制度化的參與渠道,疏導公眾有序參與,在體制內釋放參與能量。民主選舉是現代民主國家最重要的制度化參與途徑,為公眾廣泛和有序的參與提供制度渠道。為利益訴求表達和博弈提供制度平臺,為不同利益的平衡提供法制保障。因此,必須進一步建設好和完善好人大代表的選舉制度。
現代民主國家,人民主要是通過自己的代表參與國家政權和國家事務。這也是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要讓這個參與渠道和形式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就必須使我們的代表樂于并且善于代表人民的意志,積極履行人民賦予的職責,接受人民的監督和考驗。人大代表是可以在構建和諧的社會糾紛解決機制上發揮更多作用的。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可以通過人大代表在人代會表達出來,特別是一些帶有普遍性的矛盾可以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這個制度平臺上的博弈得到疏通和調節。
立法是通過一定的程序。把人民群眾的意志收集、整理起來,進而上升為國家意志,是用法律形式調節、確認、整合、平衡和保護各方的權益。民主立法最根本的是通過人民選出的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在立法中準確、充分地反映民意,表達方方面面的利益訴求。同時,要加強民主立法方面的制度和技術建設,如建立健全公開立法計劃并征求意見、立法草案委托起草、向全社會公布法律法規草案征求民意、立法調研和座談、立法論證和聽證、對有爭議條款的單項表決、公民旁聽常委會法規案審議、立法評估等制度和措施。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建設和維護離不開它,社會的穩定要靠它,它是解決改革發展穩定難題的重要平臺。在社會轉型、矛盾叢生的時代,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要充分將制度與人民政治活動相聯系,以法治保障民主,以民主推進制度改革,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真正能深入人心,解百姓之憂。
[1]林蔭茂:《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政治與法律》,2004年6月
[2]金太軍:《建設政治文明與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探討》,2004年4月
[3]張宏:《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南北橋》,2008年9月
[4]段小林:《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學位論文],2006
[5]林泰,林伯海:《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路徑探析》,《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