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玉平
(中共靖州縣委黨校,湖南 靖州 418400)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解決好為誰執政和怎樣執政的問題,關鍵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歸根結底體現在它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是不是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以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為出發點。各級領導干部在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下,提高執政能力建設務必要樹立“三種意識”。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領導干部的第一職責,也是最大的政治責任。一定要有強烈的發展意識,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民本的執政和發展理念,圍繞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想事、干事、成事,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一是有發展理念。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的目標是要突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在新形勢、新階段發展的過程中,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以發展為目的,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保穩定,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和社會全面和諧發展。二是有發展干勁。真抓實干,是對每一個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加快發展的基礎。各領導干部必須多一些實干,少一點形式;多一點實效,少一點浮夸,切實把發展落實到具體項目上,落實到具體行動上,靠實干取得實效。要完成縣域各項目標任務,必須集中各方力量抓發展,必須善于謀大事、抓大事、辦大事。要緊緊抓住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集中力量抓,一個一個突破,一件一件辦成,突出解決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全局性、戰略性、關鍵性的問題。同時,進一步增強進取心和危機感,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變壓力為動力,把干勁鼓足,振奮精神,奮起直追,確保有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三是有發展項目。發展靠項目支撐。要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載體來抓,領導的精力要向項目集中,工作的重心要向項目傾斜,干部的力量要向項目保證,以項目看政績,以項目用干部。要立足實際,立足區域的資源、區位和產業基礎;立足現有企業的提質、擴容、增效;立足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出的項目要增強可行性、可實施性和目標實現的保障性。要強化擴大招商引資、項目跟蹤服務等措施,實行領導聯系重大項目制度。并做好項目的儲備、包裝等前期工作,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招商引進項目,以項目建設的大突破促進經濟社會大發展。
創新是領導干部必備的素質和能力。要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投身創新實踐,敢于超越和突破,力求發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開放有新局面、各項工作有新舉措。
思維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社會經濟發展會遇到各種新情況、新問題,迫切需要用創新的思維來謀劃發展。領導干部要把握時代前進的脈搏,順應科學發展的要求,突破傳統思維定式,用開放思維、人本思維、和諧思維、系統思維謀劃發展,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立足招商引資上項目推動發展,立足加快新型工業化推動發展,立足加快新農村建設推動發展,立足改革創新推動發展用創新的思維和思路促進又快又好發展。
敢不敢于、善不善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是衡量領導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標志。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墨守成規,不拘泥繁文縟節,不斷創新方法、創新手段,積極化解阻礙改革發展的堅冰,努力突破事關長遠發展的瓶頸。大力倡導敢于負責、敢于擔當、敢于碰硬的良好作風,積極推動各項工作創新,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創新是一個破舊立新、推陳出新的過程,肯定有風險和阻力,也可能會遭遇挫折和失敗。領導干部要有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信心和勇氣,徹底拋棄怕擔風險、怕負責任、怕出亂子、怕遭非議的思想,堅決克服求穩怕亂、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的消極心態,敢于闖不合時宜的“禁區”,敢于闖前人未曾涉及的“盲區”,敢于闖矛盾錯綜復雜令人望而卻步的“難區”,在攻堅克難中創新求突破、求發展。
各級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增強民主意識,懂得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解決好世界觀、立場和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領導干部要親民愛民,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自覺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依靠群眾,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學會尊重和引導群眾,把人民群眾作為決策的主體,堅持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子。把社會各個領域和各種群體的意見作為決策的依據,以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贏得最大數群眾的擁護和參與;學會感召和帶動群眾。
我們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入手,努力解決好突出的群眾問題:實施貧困生救助工程,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勞務輸出力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加強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和人畜飲水工程建設,開展農村沼氣化建設,加強鄉村道路建設,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實施安居工程等措施,深入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力爭每年辦成一批利民惠民的實事,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廣大群眾,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激發出來、凝聚起來。我們要堅持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激活民力,使我們作出的每項決策、所做的每項工作,都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都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都能變成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真正促進社會和諧與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