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麗
(中共蕉嶺縣委黨校,廣東 蕉嶺 514100)
黨的十八大召開,推動中國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四個全面”作為中國治國理政的“新作為”,主要的目標即是要將中國的小康社會建設全面展開,并呈現出新的風貌。這就要求國家的黨員領導干部要對這種新的常態要能夠盡快適應,以更好地實現中國“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偉大的復興夢。“四個全面”是國家總書記習近平在江蘇省調研的時候所強調的,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要繼續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要將依法治國方略全面推進,在這“三個方面”的基礎上,還要“全面從嚴治黨”[1]。“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都被提出來,既統攬了全局,又將戰略重點突出,相互之間所存在的密切關聯,使得“四個全面”成為有機整體,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戰略。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中國的未來發展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提出了中國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2014年10月召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在原有的“三個全面”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推進從嚴治黨”。至此,黨的十八大基本精神得以明確的同時,“四個全面”對十八大精神以延伸,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同時,對中國夢的構建以進一步深化[2]。
“全面推進建成小康社會”的首次提出是在黨的十八大上,圍繞著這一奮斗目標,要推進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擴大人民民主、增強文化軟實力,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節約資源,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2]。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美麗中國夢,就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要著力于繼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中國的小康社會是圍繞著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展開的,根據社會發展需要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對宏觀調控政治逐步地調整和完善,其在經濟發展質量以足夠重視的同時,還要對社會保障以足夠的重視,并關注國計民生[4]。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美麗的中國夢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要實現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就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關于小康建設,習近平對中國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的經濟建設極為重視,多次強調農村地區、困難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等等都是重點建設對象。2014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接受俄羅斯電視臺采訪的時候說,他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主要在于中國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而且在發展過程中,還要采取新的舉措,以使發展上升到新的水平。
黨的十八大召開,為中國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指導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各地調研,指出中國走改革開放的道路推動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改革要持續,開放要繼續。可以明確,中國的改革開放還要繼續深化,并全面展開。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關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問題都詳細闡述,包括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總體發展布局和戰略意義等等,同時強調新時期改革就要著眼于新時期中國的發展實際,因此,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強調要改革重點區域。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將中國的改革浪潮推向又一個高潮,對經濟發展、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可以惠及全面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人民[5]。
中華民族走過了五千年的社會發展歷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受到儒家道德思想的影響,人治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法治與人治交織使用,且法治的存在并不持久。中國要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就要注重法治。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就要對法治體系以完善。1997年法治治國方略在黨的十五大中提出,經過十多年的實踐,法治治國方略從中國國情出發進一步系統化,目前已經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方略。在他具體實施中,黨中央為了提高治理能力,司法體制就要做到科學立法,針對妨礙司法公正的現象,就要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不斷解決。針對依法治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要能夠落實到位,就要從法律的層面開展各項工作,包括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的建設,都要按照相應的法律執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依法治國被正式提出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將法治體系構建起來,有助于加快中國法制建設的步伐,以將中國建設成為法制國家[6]。
關于黨的建設問題,早在2009年所召開的十七屆四種全會中就已經提出,主要的內容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即黨的思想建設、黨的組織建設、黨的作風建設、黨的制度建設以及黨的反腐倡廉建設。黨的十八大關于黨的建設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要求黨的建設中,要實現科學化發展的目標。在黨的十八大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出了黨的建設的重要性,自由從嚴治黨,才能夠深化黨員與群眾之間的關系,這直接關乎到黨的命運乃至國家的命運。由此而提出從嚴治黨的思想,并圍繞著作風建設這個核心展開,嚴懲黨內所存在的“四風”問題。針對于黨員領導干部中所存在的貪污腐敗問題,要做到有腐必反。從嚴治黨是更好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只有從嚴治黨,才能夠提升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提高廣大群眾的凝聚力,以使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更為強大。
“四個方面”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角度出發,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未來發展以明確。原有的局部發展戰略提升到全面發展層次,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富強、民主、文明的建設目標加入了和諧社會的內容,中國的建設目標更為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之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目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未來發展起到了導向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建立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即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建設協調發展,使得局部發展戰略向全方位發展。在“四個全面”中,圍繞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具體化,對所存在的矛盾問題逐一指出,并對推進中國社會的發展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途徑。為促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發展,構建了“五位一體”的布局,并做出了科學的論斷,以能夠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實施改革[7]。
“四個全面”是關系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系統化工程。作為全新的探索模式,“四個全面”所描繪是實現美麗中國夢的基本方略。為促進中國各個領域的協調發展,將“四個全面”展開,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整體布局。從宏觀的角度而言,“四個全面”作為符合中國國情、促進中國發展的思想體系,促進了物質、精神、政治、生態、社會幾個方面的協調性,實現了共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四個全面”是協調各方面關系的根本所在,有助于引導中國在發展進程中,有效地解決根本性問題,以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完善自我,實現長遠發展[8]。“四個方面”是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略,要實現中國的長遠發展,就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中國健康發展的信息,對中國的發展模式不斷優化,對中國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以使人民群眾能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認知,建立認同感,以推進中國改革的順利進行、治黨治軍治國方略全面展開。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美麗的中國夢這個奮斗目標,其中“兩個一百年”是核心目標,即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和中國建國一百年。通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施“五位一體”建設,實現美麗的中國夢。實現美麗的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這一點放入到中國宏觀發展格局中,對中國夢的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時代發展的主題,也是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目標[9]。在“四個全面”中,中國的治國理政要以“中國夢”的實現作為重要途徑,以進一步深化改革為動力,通過全面依法治國并從嚴治黨,將中國的治國理政推向新的層次。隨著中國夢指導思想的逐步落實,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被賦予了新的內容,通過以中國具體發展實際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被推向新的發展階段,有利于中國發展新的理論指導思想得以形成,為美麗中國夢的實踐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從實現中國偉大復興夢的角度對“四個全面”進行協調,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得以弘揚,隨著中國凝聚力的增強,中國發展優勢就會逐漸凸顯出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的各項建設都要圍繞著經濟這個中心展開。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主要在于中國正處于初級階段。只有牢牢地記住這一點,才能夠謀劃中國的長遠發展,如果脫離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點,就難以對中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以正確認識,更不會對中國的未來發展以規劃。特別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環境下,中國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會呈現出新的特點。這就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發展的[10]。因此,對中國社會認識,要從社會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對社會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所把握,并總結規律,以在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時期,繼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展開。
“四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并形成新的社會發展規律。“四個全面”作為治國理政的新方略,提出了發展、改革的新要求,以更好地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綜上所述,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于此而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就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發展實際充分結合起來,從中國國情出發,創新理論、訴諸實踐,以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四個全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發展,要求一切工作都圍繞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全面依法治國為支撐,通過全面從嚴治黨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新的發展境界。“四個全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行中所總結出來的新規律,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豐富和完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所用。
[1]張燦.堅持“四個全面”與構建中國夢[J].山東工會論壇,2015,21(02):97-99
[2]習近平.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交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答卷[N].人民日報,2013-06-27
[3]郝志強.“四個全面”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J].山東青年,2015(02):171-172
[4]張書林.試析“四個全面”戰略架構的內在關系——基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縱深思考[J].寧夏黨校學報,2015(01):23-26
[5]劉紹衛,姬延釗.“四個全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J].傳承,2015(04):4-7
[6]王鈺鑫.“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邏輯關系與前沿問題研究展望[J].廣西社會科學,2015(05):13-18
[7]李捷.百年夢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3-14
[8]梅榮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09):4-6
[9]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J].求是,2014(21):16-23
[10]張明.“四個全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5,8(0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