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張佳欣
[摘要]教師專業化是時代的要求。但對教師專業化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教師專業化的本質是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師教育的轉型要服從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削弱。前一段教師教育的改革使一部分教師教育資源流失,值得反思和糾正。要重視教師教育的建設。
[關鍵詞]教師;教師教育;教師專業化
上個世紀末,我國提出教師專業化的問題,教師教育改革被提到議事日程。但大家對教師專業化的理解并不一致。許多同志把教師專業化只理解為必須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有的同志還提出教師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這些意見無疑都是對的,但是都還沒有真正理解教師專業化的整體內涵,因此在我國教師教育改革上出現一些偏差。今天來進行反思,感到有許多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值得重新審視。
近幾年來師范教育的機構改革進行得非常神速,而教師專業化水平并未有多大提高。師范教育的機構改革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為了提高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的學歷,一大批中師被撤銷。中等師范學校由一千多所削減到現在的一百多所。一部分中師升格為師專,一部分中師改為普通中學,中師資源幾乎流失殆盡。
二是為了體現師范教育的開放性,不再強調師范教育的單獨體系。許多師專、師院紛紛擴展為綜合性學校,極大地削弱了師范教育。
三是為了體現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許多地方教育學院合并到師專或師范學院,教師的職后培訓并未得到加強。
應該說,這三個條件在我國初步具備,但還不充分。特別是教師職業吸引力不強,我們在這方面估計不足。總以為,現在不包分配,就業困難,教師職業比較穩定,報考師范專業的學生會多起來。事實并非如此。許多青年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當教師。這與我國教師地位不高、工資待遇偏低不無關系。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需要對學生有熱情,需要有點奉獻精神,這種勉強為之的人怎么能成為高水平的教師?
師范院校綜合化的目的是提高師范專業的學術水平。但是目前的事實是有多少轉型的院校把力量加強在師范專業上?他們都熱衷于擴大非師范專業,忙于升格,企圖擠入高校名牌,因而有不少學校不是借用綜合學科的優勢來加強師范專業,而是抽調師范專業的教師去充實其他新建立的學科,這就反而削弱了師范專業。這與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馳。
師范院校轉為綜合大學本應該按照綜合大學辦師范的模式,先在一般學院修完基礎學科課程,再到教育學院接受教師職業培訓。可是我國師范院校的學校類型轉變了,師范教育的培養模式并無變化。少數師范大學試行4+2的模式,但也還存在著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師資等諸多問題。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教師教育的轉型的目的不明確,科學論證不夠,條件準備不足,與提高師資質量的要求背道而馳。
今后的出路何在?首先要在理論上對教師專業化的內涵進行深入的研究,21世紀的教師究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質,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其次研究如何才能培養這樣的教師。
關于第一個問題。許多學者研究過職業的專業化問題,大致有以下一些觀點:
1.專門職業必須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體系。教師職業就必須掌握教師所教的學科的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體系。這就是我們過去通常講的學術性問題。教師教育的學術性要加強。這是因為當今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迅猛,教師如果沒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很難培養學生掌握最先進的知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國際上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強調要加強師范生的專業知識的掌握。
2.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任何職業都有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尤其重要。因為他是培養人的職業,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敬業愛生,嚴謹篤學。對學生傾注無限的愛心,對教育事業具有奉獻精神。最近全國都在學習孟二冬教授的對教育事業無限忠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精神。胡錦濤總書記給孟二冬同志女兒的回信,強調了要學習孟二冬同志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師德教育要放在教師教育的首位。
3.要有不斷增強自身專業的能力。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不繼續學習就不能跟上專業發展的需要,專業人員會變成非專業人員。教師要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當前最緊要的任務是堵塞師范教育資源的流失,擴大資源,規范辦學。我認為,根據我國國情,還需要在一個相當時期內保留師范教育的獨立體系,同時實行教師教育的開放性。培養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在我國是當務之急。近幾年來我國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前不久人大常務會通過的《義務教育法》修訂案,明確義務教育的經費由國家承擔。教育經費已得到保證,但是如果沒有合格的教師隊伍,投入再多也沒有效果,經費會白白地浪費掉。教育有如一座大廈,合格的教師隊伍是教育大廈的支柱,缺乏合格的教師隊伍,教育大廈就會倒塌。因此,對教師教育的改革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