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


“刀馬人”是以刀(兵器)、馬(戰馬)、人(武士)為描繪主題的瓷器的總稱,多選自《封神榜》《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水滸傳》《西廂記》等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人們將這類瓷器稱之為“刀馬人”瓷,是康熙中期民窯五彩所廣泛采用的一種裝飾手法。這種表現戰爭題材的紋飾形成了康熙時期青花的鮮明特征,康熙以后這種戰爭題材的“刀馬人”瓷器很常見,有著濃重的民族風格和民間氣息。
河北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光緒時期的“刀馬人”青花瓷瓶,此瓶高約67厘米,瓶口為盤口、長頸、折肩,肩以下逐漸收攏,底足為外撇圈足,遺憾的是此瓶雙耳缺失,但從審美角度其缺失的雙耳并沒有影響其整體的美感,如不告知,仿佛目前長頸瓶缺耳后的樣子就是它最初的設計造型。
此瓶用青花繪畫裝飾,其線條雄俊挺拔,剛中有柔,紋飾滿器。周身由六部分組成,盤口及底圈足兩部分,分別用如意紋和竹紋進行了很少面積的邊飾裝飾,其如意紋和竹紋畫法均為寫意用筆,這恰恰襯托出瓷器主體部分“刀馬人”繪畫的精妙細致。瓶的主體由四部分組成,肩部以上的三部分,繪制的是《水滸傳》里梁山好漢中的107位(不知是有誤,還是畫家有意而為之,畫面只畫了108將中的107位)英雄較為靜態的形象,腹部則描繪了兩軍交戰、人馬奔騰的戰爭場面。肩、腹部的每個人物的姓名都書寫在小旗上,如小李廣花榮、一丈青扈三娘、童威、李云等,小旗子或隱蔽或明顯地標注在人物的周圍,肩部和腹部的小旗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瓷器肩部的水滸人物的名字小旗放置在每個人物的手中,而瓷器腹部人物的姓名旗子則背在人物的后背部,恰似點綴,生動而靈活,自然而又巧妙。且每個人物都手持其代表性的兵器,或刀、或錘、或棒、或鞭,烘托著將士的戰斗勇氣,在瓷畫家的妙筆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用筆的線條雄健挺拔,有力地表現了將士的勇猛、頑強,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明顯地反映了民間制瓷藝術的一種裝飾意趣。
器物的腹部是瓷器的主體,人物形象的比例相比肩部的梁山好漢部分稍微高大些,描繪了一幅反映兩軍交戰的“刀馬人”人物圖,由人物的服飾以及高舉的戰旗可知,一邊是宋的軍馬,一邊是遼的軍馬,場面是這兩國軍隊惡戰的場景。描述的也是宋軍和遼軍的戰爭歷史上,僅有的幾次宋軍大敗遼軍戰役中的一場。
此部分的紋飾畫面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布局疏密得當,層次分明。畫面中的人物神態各異、動靜結合,極具個性化。王者官員凝重的神情與武將大顯身手的英姿都恰到好處地將戰爭的緊張局勢表現了出來,極富感染力。數位身穿戰甲的宋朝武將在疾馳的馬上,運籌帷幄,翹首注視。在其前方,數位士兵正舉著盾牌抵擋遼軍的攻擊。整個畫面將兩軍的緊張氣氛烘托得扣人心弦,此時正如于無聲處聽驚雷。仿佛看到了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將士的拼殺與戰馬的嘶鳴,并且通過細致的感情描寫,和惟妙惟肖的形象刻畫,給觀賞者帶來深刻的美感。宋軍將領——左太師褚堅、右丞相幽西孛瑾、神機軍師朱武、副元帥盧俊義等騎馬揮舞大刀率領將士,大戰由遼方將領——鎮北大將軍曲利、鎮西大將軍烏利可安、太陽星耶律得重、太陽星關壽公主等帶領的遼軍。宋軍的勇猛、遼軍的善戰可謂是勢均力敵,難分高下,戰斗激烈。其整體畫面構圖舒展巧妙,人物錯落有致,恰到好處。這種以傳統繪畫技法,將歷史人物故事情節搬到瓷器上,并且繪畫精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此器的瓷繪技法亦堪稱一流,那流暢利落的線條,將人物形體、衣著勾畫得頗有動感,人物偉岸的身軀也表現得富有神采,具有鮮明的康熙青花盛世的遺風。 “刀馬人”圖紋繪畫,受中國畫影響,采用層層涂染和披麻皴等技法,層次多而分明。畫面人物輪廓線條纖細,細致到人物的每一根胡須、馬匹的每一根毛發。其繪畫風格和光緒時期的中國畫風格接近,它還吸收了我國傳統的木版畫和年畫的表現手法,但同時又吸收了西洋畫的畫法,如人物和馬的腿部均已經有明顯的明暗面分界,腿部的陰面用青花料暈染成暗色調,而腿的正面部位則沒有染畫,用白色來表示,整體形成明面與暗面的對比,這樣就使腿部有立體感。此器的青花成色純正,渲染得法,濃淡處理適宜,富有層次,既有傳統工筆畫的韻味,又有瓷畫的特性,充分表現出瓷繪作者深厚的繪畫功底和精湛的瓷繪技藝,如此精美的瓷畫作品在光緒青花“刀馬人”中尚不多見。造型挺拔峻峭,胎質潔白縝密,厚薄適中,瓷化程度好,器物手感沉重,釉面白亮透明、溫潤疏朗,青花的發色嬌艷青翠,呈寶石般的純藍色,釉底深沉無飄浮之感,制作規整,為光緒時期一件難得的精品之作。
圖中的一百單七將細致地描繪于瓷瓶之上,每個人都有姓名榜題,以防混淆。這種介紹式的繪畫作品已不憑借情節故事取勝,而是注重文學成就的展示,人物整體亮相,雖自由仍主次尊卑有序。這時期的水滸人物即便同時出現也不再列隊,而多以肖像個體松散出現,不再傳達眾志成城的信心。
“刀馬人”瓷器很討西方人喜歡,原因一是題材的認知,16世紀到17世紀,整個歐洲也處于戰爭時期,所以很容易理解溝通;還有一點是工藝認知,當時瓷器的繪畫受徽派版畫的影響,畫得很精致,尤其是場面非常宏大,筆法瀟灑生動,令人嘆為觀止!這種精美的清代“刀馬人”瓷器,國外收藏較多。瓷器上畫這種戰爭題材更多的是政治對藝術的一種影響。
這是清代特別是康熙以后瓷器上常見的人物圖案,由于歷代瓷器上,特別是青花瓷器中,采用繪畫人物裝飾的優秀作品不是很多,尤其是人物眾多且繪畫水平如此高的精品,實為罕見,堪稱瓷器上人物繪畫的精品之作。不僅收藏家喜歡,也是美術家們珍貴的繪畫研究資料。
器物所繪人物的畫風深受著名畫家陳老蓮的影響,線條沉著勁練,形象奇傲古拙。畫面注重刻畫故事情節和人物個性,力求生動形象,如瓷畫中的刀,遒勁鋒利;馬,富有神韻;人,目光炯炯?!暗丁ⅠR、人”三位一體,在浩瀚的歷史星河中,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一大批英雄豪杰順應時代的要求,代表人民的意志,自強不息,上下求索,對推動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不朽的輝煌業績,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星斗,永遠閃耀在人類心靈的空間!只要我們凝眸注目,側耳傾聽,就不難感覺到歷史深處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的豪情,大漠西風里壯懷激烈的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