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忠
【摘 要】閱讀,幾乎貫穿人的一生,如今社會,無時無刻都會有大量信息涌入腦海,無論是讀書、看報、上網都需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否在雜亂的信息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閱讀能力。培養閱讀能力,應當成為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一大重心。
【關鍵詞】閱讀方法與技巧 捕捉信息能力 整體與細節
一篇文章需要我們用嗅覺、視覺甚至味覺來探索,如果我們失去了對文章的興趣,找不到方法讀懂它,獲取不了其中的信息,我們就如同聾啞人一樣。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在知識的啟發期就幫助他們建立好感官系統,有助于學生自己探索閱讀的奧秘。
一、閱讀感官系統——“視覺”直擊整體大意
小學語文學習的內容大多簡單,學習目的著重教會學生掌握常用詞匯和句式,因此,課文大多通俗易懂;而四至六年級的語文課文通篇主題明確,結構較簡單,生僻詞不多,適合學生用來練習閱讀能力。
“視覺”,所謂看,即通過粗略閱讀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一篇通用詞構成的文章已不是問題,而文章多數主旨簡單,采用總括結構,甚至標題就概括全文。面對這種結構簡單、主旨明確的文章,老師只需稍加引導學生就能很快掌握文章大意,也能掌握此類文章的結構規律。
對于標題概括全文的文章,閱讀難度較低,文章大意不難掌握,此時應該讓學生進入文章中去獲取信息補充文章大意。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中的文章《徐悲鴻勵志學畫》《普羅米修斯盜火》《李時珍夜宿古寺》,這些文章都是采用標題概括全文,學生只需看標題就能知道全文講什么。但這還不夠,文章大意不僅是時間地點人物做什么事,還有人物的思想情感,事件的發展蘊含的道理等。因此,學生應該再度在文章中去尋找“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普羅米修斯是誰,為什么盜火,如何盜火”“李時珍為何夜宿古寺”,這樣整體大意才是完整的。
對于標題沒有透露出什么信息的文章,難度往往較高,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認識文章結構,文章主要內容為哪些,那么學生就能通過文章結構快速獲取整體大意。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中的文章《煙臺的?!?,通過標題學生只能知道文章是講煙臺的海,但是如果不仔細閱讀文章,無從得知煙臺的海的特點,也不知作者對煙臺的海是褒是貶。而掌握了文章的結構就能了解,在每段的開始,作者都有這樣的話“煙臺的海是怎樣的”,通過瀏覽文章每段的開頭,學生就能概括出煙臺的海的特點,再通過結尾段落便能知悉作者抒發的情感,這就能夠訓練學生對文章結構的掌握。
二、閱讀感官系統——“嗅覺”中提取信息
“嗅覺”,所謂聞,即抓住文章的重心,從重點部分中提取關鍵信息。這比掌握文章大意更具有難度,小學生在閱讀方面剛剛起步,對于文章信息靈敏度不高,往往不能從大篇幅的文章中找到關鍵有用的信息,這是造成學生閱讀障礙的主因。
再拿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中《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文章來說,這是一篇看似主旨簡單的文章,但理解其中的關鍵信息卻頗有難度,首先,學生需要從文章中了解人物,了解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了解宙斯還有其他神的關系。然后,“盜”這個詞,很耐人尋味,在學生心中,此時正是他律道德時期,平時說的“盜”就是違法犯罪,那么學生如果不能從文章中理解這個“盜”的特定含義,就會對文章大意產生很大偏差。在文章第二段和第五段中都出現了“盜”的字眼,究竟為何“盜”,閱讀第二段就會發現,普羅米修斯是為人類盜取天火,這就是關鍵信息。學生通過此句分析,“為人類”即有了“盜”的目的,再根據“人類”返回到第一段中描寫人類生活又冷又餓的困境,根據“天火”看到第三段對盜的過程的描述,學生就能掌握到這個“盜”的真正含義,這在此文中不是個貶義詞,普羅米修斯勇敢地盜取天火,從而給人類帶來了光明與智慧,這不是“盜”,而是他為了人類所做出的偉大犧牲。
三、閱讀感官系統——“味覺”深入文章精髓
“味覺”,所謂品,即掌握文章的靈魂,一篇文章無論是記敘文、議論文,作者都蘊含了情感在其中,而對文章的味覺則要求學生能夠體會發掘出文章作者的情感。這也是閱讀的精髓,沒有情感的文章便是不值得一讀的,學生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只能獲取它的表面意思那就不算閱讀。對小學高年級來說,這個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閱讀、寫作的重要基石。
一篇文章的情感,作者往往蘊含在字里行間,這其實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的考量,通過文章大意能夠了解作者一個情感的基調,究竟是褒是貶,是喜愛還是傷感,需要根據學生的“嗅覺”靈活找出一些關鍵字眼,例如代表情緒的感嘆詞、句式,這都是能夠很好抓住作者情感的機會,接著便根據文章結構找出總括段,進行分析,總括段往往是作者總結陳詞一并抒發情感的段落,這樣便能很好抓住作者情感。
對于小學高年級來說,有了一定程度的閱讀基礎,此時訓練閱讀應該更為仔細認真,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仔細閱讀,練習在細節中獲取關鍵信息,同時廣泛涉獵,多多了解文章種類及時代情感,這都是建立閱讀“感官系統”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