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芳
【摘 要】在高中學習過程中,歷史有較為獨特的地位。當歷史科目的教學效果得到充分加強時,將會為學生今后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高中歷史教材通過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的描述,將其中蘊含的文化知識向學生進行展示,幫助他們從歷史角度出發,形成對社會、自然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認識。
【關鍵詞】高中歷史 育人功能 愛國主義
現階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新課程標準》全面實行,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局限在對歷史知識進行講解,還應幫助學生提升其人文素養,幫助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而其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要求教師就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等內容對學生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能夠對我國的近代史以及古代史有較為清楚的了解,從而使其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一、充分運用教材資源,提升學生的愛國精神
在《新課程標準》全面滲透的今天,高中歷史教師應在對其深入了解,并對其精髓把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出歷史的育人功能,使得學生能夠有尊重歷史、弘揚愛國情懷的認識。通過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讓學生懷有民族責任感,了解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對于高中歷史教學而言,教授相關歷史知識固然重要,而在此過程中提高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教育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內容。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高愛國主義情懷的教育,不應單單停留在表面,而應深入到學生內心當中,使學生能夠自覺地約束自身的行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歷史教材是教師以及學生依賴的重要教學資源。該教材由教育界的專家學者精心編選的,其中包含的愛國主義素材較多。當歷史教師對此進行充分運用時,將極大提升學生的愛國精神。
例如,在對歷史當中的侵華戰爭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筆者常常會將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作為知識鏈接。而在近代史講解當中,應以日軍二戰當中的侵華戰爭為主。通過往日與今日的對比,使得學生能夠體會到我國現今的強大,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二、科學運用優秀事跡,提升學生人生價值
高中歷史的相關知識包含著眾多的優秀歷史人物。歷史教師引導學生對該類歷史人物的精神、品格等進行理解,則對提高學生的人文境界,提升學生的人生價值有著積極作用,并能夠有效對其世界觀的形成帶來幫助。在現今的高中歷史教材當中,講解的歷史人物多數具有愛國主義情操,擁有較高的道德水平。部分歷史人物并非中國人,通過對其事跡的講解,能夠使得學生的國際主義精神得到較好的培養。例如,在對國內的歷史人物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筆者常常會以范仲淹、魯迅、霍去病、岳飛等作為榜樣進行教學。而在對國際中的歷史人物進行講解時,通常會以白求恩為例子進行講解。以歷史人物作為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榜樣,講解嚴格根據學生的興趣所在,強調歷史教學的針對性。此外,在對高中歷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加強其積極人生態度的培養,指導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合理把握道德意識,強化學生的服務精神
在現今的高中歷史教學當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相關歷史知識的過程中,使其能夠對歷史發展情況有清楚的了解,并對歷史事件所反映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總結,對歷史文化進行傳承。同時,當學生的歷史學習程度得到一定提升之后,將會使學生對歷史變遷以及各個時代的基本國情有詳細了解,幫助其樹立為我國的建設做出貢獻的志向,提高學生為社會發展而服務的精神。例如,在對高中歷史中的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應首先將該運動的精髓進行講解,如對儒家文化的反對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該歷史事件進行認真的分析。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儒家文化的影響相對較為久遠,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對該運動以及儒家文化進行辯證分析時,使其能夠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有清楚的認識,并將其中的精華發揚光大。
四、合理運用實踐教育,提高學生的認知程度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學生所接觸到的知識多數局限在理論層面。因此,廣大高中歷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根據學習的實際條件,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進而能夠讓學生將理論用于實際鍛煉當中。所以,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就高中歷史的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得學生能夠對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而當學生能夠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時,則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堅韌的性格,使其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掘教材當中的育人素材,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指導,使其能夠為我國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