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陳圓圓 劉國艷△ 張 璟
①中國.濟寧醫學院(山東濟寧) 272000 E-mail:lijing3465@163.com?、谏钲诖髮W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廣東深圳) 518060 △通訊作者 E-mail:szdxlgy@163.com
?
兒童社會退縮行為與父母婚姻質量的關系
李晶①陳圓圓②劉國艷②△張璟①
①中國.濟寧醫學院(山東濟寧)272000E-mail:lijing3465@163.com②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廣東深圳)518060△通訊作者E-mail:szdxlgy@163.com
【摘要】目的:探討2~3歲兒童社會退縮行為與父母婚姻質量的關系,以期為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干預提供依據和指導。方法: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深圳市404名兒童及其家長,通過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中國人婚姻質量量表對兒童退縮行為、父母婚姻質量進行調查。結果: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異常的檢出率為23.51%,男童檢出率(27.12%)與女童的檢出率(18.45%)差異具統計學意義(χ2=4.908,P<0.05)。具有社會退縮行為兒童的父母婚姻質量總分及父母性格相容、夫妻交流、化解沖突、經濟安排、業余活動、子女與婚姻、親友關系、生活觀念8個因子的均值均低于無社會退縮行為兒童的父母(P<0.05)。同時,社會退縮行為與父母婚姻質量總分及其除情感與性生活、家庭角色外的其余8個因子均呈負相關(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業余活動以及親友關系對兒童社會退縮行為有影響(t=-4.726,-2.698;P<0.01)。結論:兒童早期社會退縮行為與父母婚姻質量有關,婚姻質量高的父母其子女退縮行為檢出率較低。
【關鍵詞】社會退縮行為;父母婚姻質量;橫斷面研究;2~3歲兒童
社會退縮是指“孤獨的行為,泛指跨時間、情境,在陌生或熟悉的環境下表現出的獨自游戲、消磨時光的行為”[1],對兒童當下以及未來的發展均有不良的影響,是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心理發展的危險因素[2]。同時,研究表明,社會退縮尤其是極端的社會退縮多具有穩定性,在縱向的發展時間內都較穩定[3],因此應關注早期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2~3歲的兒童正處于結束被動發展階段,準備進入主動發展階段的時期,是人的社會化最基本的準備時期,該階段兒童主要通過遺傳、本能的力量驅使、無意識的模仿來發展行為[4],因此,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據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環境包括四大系統: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和宏系統,其中,家庭是個體接觸最密切的微系統,對兒童行為發展影響最突出[5]。在家庭系統中,主要通過父母、兒童自身及環境等子系統的相互作用影響兒童的發展,研究發現,兒童的氣質、父母教養方式以及親子關系對社會退縮行為有影響[1]。但父母婚姻關系對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影響相關研究較少?;橐鍪羌彝サ那疤崤c基礎,是家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橐鲫P系的好壞用婚姻質量來反映,婚姻質量是“與社會發展相一致條件下的人們對自身婚姻的主觀感受和總體評價”[6]。已有研究表明,婚姻質量的高低不僅會影響夫妻的身心健康[7],還會影響兒童行為發展[8]。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兒童早期社會退縮行為問題與其父母婚姻質量關系的探討,為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家庭干預提供依據和指導。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橫斷面調查,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對深圳市各區幼兒園2~3歲兒童及其父母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40份,收集有效問卷404份(91.82%)。其中,男童236名,女童168名,男女比例約為1.4:1。
1.2方法
將調查問卷和家長一封信發放給家長,信中包含調查的目的和問卷填寫方法,由家長帶回填寫后收回。①2~3歲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CBCL)[9]:該量表包括6個維度,其中社會退縮行為分值大于9分表明兒童存在該行為問題,且分數越高代表該行為越嚴重。該量表在社會退縮方面的檢測具有較為可靠的信度,應用較為廣泛;②中國人婚姻質量量表[10]:采用程灶火等人編制的中國人婚姻質量問卷對兒童父母的婚姻質量進行調查,該問卷共90個題目,包括10個維度,分別為性格相容、夫妻交流、化解沖突、經濟安排、業余活動、情感與性生活、子女與婚姻、親友關系、家庭角色和生活觀念。得分越高表示對婚姻的滿意度越高,即婚姻質量越好。該問卷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925,信度為0.89。該問卷在對父母婚姻質量的測量上表現出良好的信度。
1.3統計處理
采用Epidata錄入數據,運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2~3歲兒童社會退縮行為檢出情況
404名2~3歲兒童中社會退縮行為問題檢出率為23.51%,其中男童的檢出率(27.12%)高于女童(18.45%),不同性別兒童差異具統計學意義;不同年齡兒童行為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2~3歲兒童社會退縮行為與父母婚姻質量的關系
具有社會退縮行為的兒童的父母婚姻質量各因子的得分均低于無社會退縮行為的兒童,除情感與性生活、家庭角色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余8個因子及婚姻總分均值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父母婚姻質量與兒童社會退縮行為有關,父母婚姻質量越好,兒童出現社會退縮行為越少,見表2。
2.32~3歲兒童社會退縮行為與父母婚姻質量的相關
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分值與父母婚姻質量總分及各因子進行線性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社會退縮行為與父母婚姻質量總分及其除情感與性生活、家庭角色外的其余8個因子均呈負相關(P<0.05),表明父母婚姻質量越好,兒童社會退縮行為檢出率越少,見表3。
2.4父母婚姻質量各因子與2~3歲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多元回歸分析
以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得分為因變量,父母婚姻質量10個因子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業余活動、親友關系對兒童社會退縮行為有影響,父母對業余活動、親友關系越滿意,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的分值越低,見表4。
3討論
3.12~3歲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問題
本研究發現,2~3歲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問題檢出率為23.51%,男童檢出率(27.12%)高于女童的檢出率(18.45%),與連云港市的調查結果一致[11]??赡芘c父親和母親所扮演的角色、與兒童互動的行為模式及與兒童接觸的時間不同有關。兒童早期,與嬰兒接觸最多的主要是母親。母親對兒童的情緒狀況和由此引發的問題更加的敏感,而父親更多地傾向于通過游戲與子女產生互動,指導兒童掌握社會技巧,獲得社會成就[12]。因此,應重視早期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父親的作用。同時,也可能與社會文化對男性與女性的性別角色標準期望不同有關,與性別角色一致的行為會為社會所接受,不一致的行為則不被鼓勵。人們期望女童擔任表達性角色,希望女童能更關注人際關系,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而男童總被鼓勵擔任工具性角色,男童的社會退縮行為,尤其是安靜退縮會被認為是獨立的體現而被父母鼓勵。
3.22~3歲兒童退縮行為與父母婚姻質量有關
按照家庭系統論理論,家庭中家庭系統由夫妻、兄弟姐妹和親子(父子、母子,父女、母女)等子系統組成,各子系統之間相互影響,可見夫妻關系會影響幼兒的發展。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婚姻質量因子中除情感與性生活、家庭角色外,具有社會退縮行為兒童的父母婚姻質量總分及父母性格相容、夫妻交流、化解沖突、經濟安排、業余活動、子女與婚姻、親友關系、生活觀念8個因子及婚姻總分的均值均低于無社會退縮行為兒童的父母;且相關結果分析顯示,社會退縮行為與父母婚姻質量總分負相關。表明婚姻質量得分越高,兒童出現社會退縮行為的可能性越小,提示父母婚姻質量是影響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問題重要的家庭因素?;橐鲑|量主要通過影響親子關系、家庭教養方式,進而影響兒童社會退縮行為。這與已有研究結果相呼應:父母婚姻關系是影響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問題重要的家庭因素之一,和諧融洽的婚姻關系與兒童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呈正相關[13]。婚姻質量越高,其親子關系越密切[14];反之,父母婚姻關系較差將會引起緊張、敵對的親子關系[15]。親子關系指以血緣和共同生活為基礎,家庭中父母與子女在后天互動所構成的人際關系[16]。積極的親子互動是一個保護因子,可減少社會退縮行為發生的可能性[17];不安全的依戀關系使兒童對周圍環境感到無法預測、害怕,不敢進行探索行為,導致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發生率較高[18-19]。婚姻關系較好的父母會對其子女表現出更多的接納情感、態度和行為,對子女的需要也更加敏感,從而形成安全、親密的親子關系,但婚姻質量較差的父母,則會將更多精力集中在雙方的爭吵與情緒化行為上,較少關注其子女的需要,使得子女對父母產生疏離感與不信任,導致親子關系的緊張,很難形成安全的依戀關系,導致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發生率較高。另外,研究者認為父母的婚姻質量會影響其教養方式,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對子女撫養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20]。國內學者一般把家庭教養方式劃分為4種類型: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橐鲑|量較高的母親表現出更多的民主型教養方式,會給予兒童較多的接納與鼓勵,并對兒童需求較為敏感,促使兒童社會適應性不斷發展,社會退縮行為減少;反之,父母婚姻關系沖突、緊張,其在教養過程中可能更易出現放任或專制等不敏感的教養行為[21],父母過度保護或干涉都可能讓兒童自己及外界產生認知偏差,出現不安全感[22],難以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以致兒童在面對陌生人或陌生情境時,表現出退縮、害怕。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父母婚姻質量各因子中業余活動、親友關系對兒童社會退縮行為有較為顯著的預測作用。業余活動是指受試業余活動的安排與滿意度;親友關系是指受試對夫妻雙方與親友關系的感受[10]。業余活動及親友關系的滿意度越高,子女在發展早期出現社會退縮行為的可能性越低。可見,家庭生活中的業余活動越豐富,親友關系越融洽,其子女有較多的機會與他人互動,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可更好地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減少社會退縮行為的發生。
早期兒童行為將影響其人生其他階段的行為發展。早期發現、早期干預社會退縮行為的兒童,對兒童少年時期,甚至是成年期社交行為良好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降低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問題的發生率,需要多種干預措施并行,不能只把重心放在孤立的個體上,要發揮家庭的影響力。2015年10月,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應開展家庭健康教育,如向家長及主要撫養者介紹兒童少年身心發展、心理及婚姻指導等,提升婚姻的質量,改善家庭環境,提高科學育兒水平,進而來預防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問題的發生,促使兒童心理和行為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1]鄭淑杰,陳會昌.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影響因素的追蹤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4):833-836
[2]Guedeney A,Pingault J B,Thorr A.Social withdrawal at 1 year i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t 3 and 5 years:The Eden mother-child cohort study[J].Europea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14,23(12):1181-1188
[3]葉平枝,馮曉霞.社會退縮與兒童發展關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學前教育研究,2007,21(11):18-22
[4]鄭振佺,霍建勛.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22-23
[5]Bronfenbrenner Urie.Ecology of the family as a context for human development:Research perspective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22(6):723-742
[6]郭霞,李建明,孫懷民.婚姻質量的研究現狀[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7):833-836
[7]孫敬翔,牟杰,斯銀平,等.海勤人員婚姻質量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3):376-379
[8]梁宗保,張安慰,張光珍,等.父母婚姻質量與兒童行為問題的追蹤研究:兒童努力控制的調節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3,29(5):525-532
[9]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459-461
[10]戴曉陽.常用心理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31-238
[11]張悅秋.連云港市2~3歲兒童行為問題及防治對策[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5):350-351
[12]Gottman J M,Katz L F,Hooven C. Meta-emotion:How families communicate emotionally [M]. Hillsdale,NJ England: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97
[13]Ablow J C,Measelle J R,Cowan P A.Linking 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The role of 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s[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9,23(4):485-499
[14]梁宗保,張光珍,鄧慧華.從婚姻關系到親子關系:父母情緒表達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報,2013,58(12):1355-1367
[15]Gerard J M.,Krishnakumar A,Buehler C.Marital conflict,parent-child relations,and youth maladjustment: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spillover effects[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6,27(7):951-975
[16]高萬紅.多維度下的抑郁青少年的親子關系研究[M].北京:光明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and 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
Li Jing,Chen Yuanyuan,Liu Guoyan,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ing 272000,China
自尊,建立良好同伴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鄒泓.同伴關系的發展功能及影響因素[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14(9):39-44
[2]孫曉莉.流動兒童學校適應現狀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6,23(6):20-22
[3]譚千保.城市流動兒童的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68-70
[4]朱丹,王國鋒,劉軍,等.流動兒童同伴關系的彈性發展特點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4):654-657
[5]Berry J W,Phinney J S,Sam D L,et al.Immigrant youth:Acculturation,identity,and adaptatio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psychology[J].Applied Psychology,2006,55(3):303-322
[6]張瑩瑞,佐斌.社會認同理論及其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06,14(3):475-480
[7]李寧.城市高中生同伴關系發展特點研究——以遼寧市為例[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7
[8]石長慧.我是誰-流動少年的多元身份認同[J].青年研究,2010,33(1):25-39
[9]劉楊,方曉義.流動兒童社會身份認同與城市適應的關系[J].社會科學戰線,2013,36(6):190-194
[10]王中會,藺秀云.流動兒童社會認同特點及其對城市適應的影響[J].中國特殊教育,2012,29(3):61-67
[11]Masaki M,Michael L H,Elvira E,et al.Ethnic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acculturation: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Mexican-Heritage youth in the Southwest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Cross-Culture Psychology,2010,41(3):410-427
[12]魏運華.學校因素對少年兒童自尊發展影響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14(2):12-16
[13]王帥青.初中生人際關系與自尊、人格的關系研究[D].鄭州:河南師范大學,2013
[14]劉楊,方曉義.流動兒童社會身份認同狀況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13(3):61-66
[1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8-320,180-182,230-232
[16]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5):614-620
[17]白文飛,徐玲.流動兒童社會融入的身份認同問題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9,31(2):18-25
[18]劉妍潔.流動兒童少年身份認同現狀及其與身份凸顯性的關系[D].重慶:西南大學,2013
[19]王樹青.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個體因素與家庭因素[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7
[20]Tajfel H.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2,33:1-39
[21]雷有光.都市“小村民”眼中的大世界-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社會認知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4,15(5):23-27
http://www.cjhp.com.cn/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2-3 years old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and 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and provide the method of education for improving children's behavior development.Methods:Using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the number of 404 2-3 years old children wa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Shenzhen,Achenbach' 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for 2-3years old children)and Chinese Marital Quality Questionnaire were full with children's mothers to assess respectively on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and their parents' marriage quality.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social withdrawal abnormal behavior was 23.51%,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problem among boys((27.12%)was higher than the girls'(18.45%),the difference of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gender(χ2=4.908,P<0.05).The abnormal group which had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was worse than the normal group on marital quality and 8 indicators of marital quality which including parents consistent character,parent exchange,conflict resolution,economic arrangements,leisure activities,children and marriage,family relations and the idea of lif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rital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Except emotion and sex,family role,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 and other 8 indicators of marital quality(P<0.05).In the indicators of the marriage quality,leisure activities(t=-4.726,P<0.01),and family relations(t=-2.698,P<0.01)could predict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Conclusion: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 will affect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the better marriage quality,the lower incidence of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Key words】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Cross-sectional study;2-3 years old children
中圖分類號:R395.6,B8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252(2016)08-1261-05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8.039
(收稿時間:2016-02-13)
·論著·(發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