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倩
(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3)
以泉城義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李筱倩
(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3)
對大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明顯的現實意義。本文重點分析以泉城義工志愿服務為載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以供同行參考。
泉城義工志愿服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眾所周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成才之路,更關系到國家的興旺發達。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世界逐漸成為一個融合性整體,東西方文化思想不斷交織,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方面,我國大學生吸收了新時代元素,表現出強烈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等;另一方面,我國大學生也面臨著信仰缺失、功利心理傾向嚴重、艱苦奮斗精神淡薄等問題。由此可見,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遠。
目前,義工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公民的常態性工作,是國家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國外大學生也經常利用業余時間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一些幫助。反觀我國,義工志愿服務發展得還不夠成熟。但是很多事實一再證明,以義工志愿服務為載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條有效路徑。筆者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圍繞以泉城義工志愿服務為載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在泉城濟南,活躍著這樣一群人:每個周末,他們都走向社區、街道和廣場,為濟南市民義務提供各類貼心的義務服務,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泉城義工”!泉城義工志愿服務聯絡站由濟南時報聯合市文明辦、團市委共同組建,自2005年8月“泉城義工在行動”開展以來,目前,注冊人數已超過12萬人,成立了120支泉城義工服務團隊,建立了 90個社區活動站。泉城義工的存在,給整個泉城注入了活力,吹入了陣陣春風。我們學校也有泉城義工服務團,于 2007年成立,目前義工已超1萬余人,服務時長超過十萬小時,開展、參與了心系災區愛心捐助、尊老愛老、綠化環保、凈山清泉、保護母親河、扶殘助弱、泉水節志愿服務、長途汽車站導流服務、紅心助學等活動,在貧困小學建立了三個愛心圖書室。事實證明,以泉城義工志愿服務為載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顯的意義。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舊的觀念已解體,新的觀念還未建立。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開放,諸如拜金主義、自我中心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已經影響到大學生。青年大學生正處于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義工志愿服務提倡以關愛互助為核心的社會價值觀,它是在不獲得任何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社會發展提供的服務。大學生參與義工志愿服務,可以激發他們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感,使他們在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重新定位自我,在實踐中認同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義工志愿服務提倡“團結、關愛、風險”的精神,這與儒家提倡的“仁者愛人”、道家提倡的“積德行善”精神是如出一轍的。其實,義工志愿服務精神就是源自古代的慈善思想。大學生參與義工志愿服務,主動深入農村和社區,將自己擁有的法律、科技、文化知識帶給當地人民,并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幫助,為他們帶去社會的溫暖,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會提到提升,不僅弘揚了人性真善美,也引領了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
實現學以致用是國家對大學生提出的客觀要求。大學生不僅要牢固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將理論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在義工志愿服務中,大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可以同時提升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發展思維能力、操作能力與表達能力等。同時,通過義工志愿服務,大學生還能進一步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查缺補漏,充實新知識,發展新技能,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我校已經大力提倡學生要主動參與泉城義工志愿服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了進一步發揮泉城義工志愿服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校還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目前,大學生參與義工志愿服務的規模越來越大,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志愿者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校為大學生選擇義工志愿服務項目時,要更加注重專業性。可以邀請社會各界志愿者服務的典型代表走進學校,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專業指導,以講座、沙龍形式對志愿者進行適當培訓,使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另外,我校還要對校外義工志愿者組織加強交流,共同建立長期穩定的服務基地,為更多的大學生志愿者提供服務機會,使大學生志愿者在活動中得到全面鍛煉,不管提升能力。
我校要加快培養大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可以嘗試將義工志愿者活動納入到學校課程體系中,通過課堂渠道對大學生系統介紹義工志愿服務的理念、精神和文化,逐漸提升大學生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意識。我校還可以建立“學分”機制,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外實踐模式,使大學生義工志愿者活動逐漸發展為一門選修課,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義工志愿者活動。
積極向上的氛圍有利于刺激大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義工志愿者活動。我校不僅要設計出具有本校特色和院系特色的義工文化服裝和logo,還要利用微博、微信、校園網站等網絡媒體及時上傳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圖片、視頻等,對這些事例加大宣傳報道,引起師生的關注,這樣還能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使命感和榮譽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義工志愿服務活動中。
大學生具有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大學生義工志愿服務不能一直裹足不前,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滿足大學生不斷成長的需求。我校要堅持拓寬義工志愿服務領域,國外義工志愿者活動已經拓展到社會福利活動之外的領域,比如拓展到老人日托、學生課業輔導、社區開發等領域。我校也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社會發展現實情況,拓展義工志愿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使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獲得持續發展。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需要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更需要充滿干勁和活力的青年大學生。高校要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以泉城義工志愿服務為載體,使學生在“做中學”,以此獲得長遠發展。
[1]肖震.淺析志愿者活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J].世紀橋,2011(8)
[2]王志.以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開展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