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龍 劉華濤 楊長青 余書富 周 紅
(貴州師范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18)
大學生申請專利現狀調查及提高專利申請量措施研究
——以貴州師范學院為個案
余金龍 劉華濤 楊長青 余書富 周 紅
(貴州師范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18)
專利申請已逐漸成為大學生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解大學生專利申請現狀,我們以貴州師范學院為個案,發放 1200份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對專利知識的了解情況、專利申請動機、途徑等。問卷共收回1197份,其中有效的1190份。結果表明,99%學生不了解專利基礎知識,1%學生稍微了解但未系統掌握;96%學生申請專利選擇代理公司,1%學生自我撰寫專利申請。故亟待對我校學生普及專利知識,并提高專利申請量。
大學生;專利申請;措施研究
專利是衡量高校創新成果的重要指標,而大學生的專利申報反映了高校對創新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水平。在985/211院校學生申請專利已成為熱潮,但普通地方新建院校學生申請專利少之甚少。劉慧剛指出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專利知識匱乏,并且提出了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師指導學生申請專利能力的對策;徐聳和呂輝指出大學生專利文獻檢索能力欠缺、時間沖突、經費不足的問題,相應提出了開展專利教育、開設文獻檢索課程、加強專利經費資助的解決對策。
這些相關的研究已較為深入成熟,值得學習和借鑒,但都較為宏觀,鮮有關于普及大學生專利知識和提高大學生專利申請量的研究。本文則具體到個案,通過發放問卷了解學生對專利知識的了解情況、興趣與否等,統計分析數據,提出具體方案并實行之。我們的研究對普通本科院校普及專利知識和提高大學生專利申請量有一定參考價值。
貴州師范學院為貴州省內普通本科院校,具有樣本的代表性,故選貴州師范學院的學生為調查對象。時間:2016年7月15日—2016年9月20日,數量:共發放1200份專利申請現狀調查問卷,收回1197,有效 1190份。問卷具體涉及到學生對專利知識的了解情況、學生申請專利的動機、學生申請專利的途徑。
問卷共有 7個問題,分別是,1.你對專利有哪些簡單的認識?,2.我國的專利類型有三種請選出正確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創造專利),3.你申請專利的動機是什么?(保護自己的發明創造、評優評獎加分、畢業要求、其他),4.你申請專利的途徑有哪些?(自己申請、找代理公司、其他),5.你了解專利知識的途徑有哪些?(網上瀏覽、圖書館查閱書籍、其他),6.你是否想系統的了解專利知識然后自己申請專利?(我有強烈的需求、我看周圍同學、我不感興趣、其他),7.你對專利還有哪些疑問。
問題1了解學生平時積累的專利知識,問題2具體了解學生對專利類型的認識,問題3了解學生申請專利的動機,問題4和問題5分別了解學生申請專利的途徑和了解專利知識的途徑。問卷的問題沿“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設置,學生易接受易答,逐步了解學生對專利知識的了解程度和對專利的疑問,進一步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我國專利法寫明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在收回的有效問卷1190份中,986份選了問卷中的干擾項“發明創造專利”,占82.8%,可見學生較為匱乏專利知識。有效問卷1190份中,1186人申請專利時選擇專利代理公司代之申請,占99.6%。以上基礎數據均說明了學生缺少對專利知識的了解,申請專利依賴代理公司的現象。缺少專利知識的了解則自身能力得不到提高,依賴代理公司則多支出一筆代理費,二者對學生均不宜。
在申請專利的動機調查數據中“畢業要求”這一選項頗高,這可能與學位證的授予條件有關,同時在我校 2017年的學位證授予條件中也找到了相應的要求,即“獲批發明專利(不含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或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獨立申請人或第一申請人”。
如果學生想了解專利知識,那上網瀏覽這應當是快捷的途徑,但網上知識較為零散。加工處理能力較強的學生才可以系統的了解和掌握。
在問卷調查過程中,一位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的學生強烈表示,自己在實踐活動中有很多發明創造,但是不知道怎么申請專利,更加不知道如何寫專利。這一問題也引出了本文解決該問題的具體措施。
學生既需要了解系統的專利知識但又不知道去哪里了解。針對調查中遇到的這一問題,調查組撰寫了專利知識讀本并發放給我校部分學生學習了解。制作專利知識讀本的初衷是讓我校學生了解專利知識有一個參考的平臺,學生可感可觸。在后續的回訪調查中,多數學生對專利知識讀本反應較好,數學與計算機學院的一位同學說到“這本專利知識讀本圖表較多、排版新穎,還可以在上面做筆記,我既了解了專利的知識還可以在上面做一些筆記,不懂的地方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得到權威的簡答,而且還有人工簡答的功能,我很高興”。
也有部分學生反應專利知識讀本的內容需要繼續增加,例如不應該僅僅涉及專利知識,也可以涉及到知識產權其他的領域,例如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等等。這也是調查組應該采納和完善的地方。
成立專利協會,可以聚集喜歡專利的學生在一起,相互學習專利方面的知識。在討論和實踐中學到新的知識學到新的技能。
調查組以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為試點,成立了名為“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專利協會”的學生組織。現有學生 27人,更有其他學院的老師也加入了該協會進行專利知識的學習。協會定期組織講座,邀請代理公司的資深代理人為成員講課,少數學員已經具備了專利檢索和專利撰寫的能力。
專利培訓班多是政府為專利代理人考試和企業相關人員舉辦,在校大學生也因時間沖突等問題不能參加。故專為大學生舉辦相應的免費培訓班將會受到歡迎。
例如,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市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競爭情報》雜志等共同舉辦“2016年專利地圖與專利分析高級培訓班(專利地圖、專利預警)”。2016年9月24口,PCT國際階段電子申請及審查系統(CEPCT}培訓班在杭州舉行。
田虹等人首先嘗試了專業知識與專利相結合的培訓。在其文章中指出“為了提高低年級本科生對專利的認識和應用,拓寬生物專業視野,開設了將生物專業和專利培訓相結合的開放實驗課程,并對這門課程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課程的設置、實驗題材的選定、教學效果分析、教學模式改進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和總結”。
本文著重結合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了學生了解專利知識渠道不一、專利意識薄弱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制作專利知識讀本、成立專利協會和舉辦專利培訓班的解決辦法。對高校普及專利知識有一定的借鑒。
[1]黃璐,徐琰, 肖家嵩.江西在校大學生專利申報與授權現狀調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07:132.
[2]劉慧剛.在校大學生專利申請主要障礙及對策[J].學園,2015,12:22.
貴州師范學院 2016年度校級學生科研項目——大學生申請專利現狀調查及提高專利申請量措施研究——以貴州師范學院為個案研究貴州師范學院2016年度校級學生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