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潘德鋒(通訊作者)
(徐州醫學院 江蘇 徐州 221001)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隨著年齡的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冠心病可影響患者心臟的正常功能,從而使其心肌發生器質性病變[1-2]。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心功能會明顯降低,進而可嚴重地影響其日常生活[3-4]。進行PCI是近年來臨床上治療心血管病的常用方法之一[5-6]。有研究表明,用橈動脈入路PCI對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可明顯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的有效性,我院對2014年9月~2015年11月期間收治的70例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別進行股動脈入路PCI和橈動脈入路PCI,其中接受橈動脈入路PCI的35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9月~2015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這7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①患者的病情均符合WHO制定的關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診斷標準[7],并被確診。②患者的年齡均≥60歲。③患者均未患有精神類疾病。④患者均不存在進行PCI的禁忌證。⑤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按照手術入路的不同將這70例患者分為股動脈組和橈動脈組,每組各有35例患者。在股動脈組的35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1例。他們的年齡在60歲~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3±3.8歲。在橈動脈組的35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3例。他們的年齡在63歲~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5±4.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術前讓兩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股動脈組患者進行股動脈入路PCI治療,具體的方法為:①將穿刺點定在患者股橫紋下緣2cm處。②按照Judkins法對患者的穿刺點進行穿刺,依次將8F鞘管、J型導絲和左右冠脈造影管送入其股動脈中。③對患者進行多體位與角度的造影,判斷其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然后,對患者狹窄程度超過75%的冠狀動脈進行PCI治療。對橈動脈組患者進行右側橈動脈入路PCI治療,具體的方法為:①進行Allen檢測,對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患者進行PCI治療。②將穿刺點定在患者橈骨莖突近心端約1cm處。③對患者的穿刺點進行穿刺,將6F動脈鞘管放置在其橈動脈中,先將J型導絲送入,再將左右冠脈造影管由導絲引入到其橈動脈中。④對患者進行多體位、多角度的造影檢查,并對其進行造影檢查顯示狹窄的程度超過75%的冠狀動脈進行PCI治療。
觀察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X線曝光的時間、術后臥床的時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
我們使用SPSS17.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和X線曝光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橈動脈組患者術后臥床的時間明顯短于股動脈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橈動脈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股動脈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情況的比較(x±s)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由于多數老年人的股動脈和髂靜脈均處于狹窄、閉阻或嚴重扭曲的狀態,再加上其心肺功能自然減退,故對其采用股動脈入路進行PCI治療的難度較大[7]。進行橈動脈入路PCI最早是在1989年由Campeau提出的,此后大量的研究均證實,進行橈動脈入路PCI是可行的[8]。橈動脈位于前臂的表淺層,此動脈屬于肱動脈的分支,將此處作為入路進行PCI,不僅可避開患者的迷走神經及重要的伴行靜脈,還可降低其心率減慢、神經反射性血壓下降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有研究表明,對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橈動脈入路PC,可有效地改善其冠狀動脈的血流情況,且安全性高。張宇等人的研究表明,在進行橈動脈PCI治療期間,有1%~21%的患者會出現血腫的癥狀,僅有0.1%的患者會出現假性動脈瘤[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和X線曝光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橈動脈組患者術后臥床的時間和并發癥的總發生率均明顯優于股動脈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楊常青[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橈動脈入路PCI對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明顯縮短其術后臥床的時間,且安全性高。
[1] 汪鴻彬,梅志亮,王曉華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藥物治療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藥物治療的比較[J].實用臨床醫學,2013,13(11):1-3.
[2] 楊俊, 張存泰,王冠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入路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1):3499-3501.
[3] 時學昆,程璐.老年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入路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7: 054.
[4] 翟金月,安春秀,劉曉娟等.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 143 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5):102-104.
[5] 李群,李莉娜,程宇彤等.高齡冠心病患者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風險及療效評價[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3,31(6): 666-668.
[6] 高學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6):37-38.
[7] 郭五一,李保,張曉敏.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后心電圖缺血性J波的觀察[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39(12):1083-1087.
[8] 蔡裕福,謝曉霞,陳文威.橈動脈入路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3):265-267.
[9] 張宇,寧寧.經橈、股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對比[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5):53-55.
[10]楊常青.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介入治療35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4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