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清潔 高蘭芳 趙可新
(①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醫院心內科 河北 石家莊 050000;②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醫院呼吸科 河北 石家莊 050000;③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醫院醫務科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1],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心絞痛、胸悶、心悸、乏力等,部分患者還可伴有發熱、出汗、惡心、嘔吐等癥狀[2]。該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為了探討用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絞痛、胸悶、心悸、乏力等臨床癥狀,且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癥的患者。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49例患者。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41~78歲,平均年齡為(58.6±11.2)歲,其病程為2~16年,平均病程為(10.6±4.2)年。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齡為39~80歲,平均年齡為(59.2±10.8)歲,其病程為1~17年,平均病程為(11.1±4.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甲組患者使用單硝酸異山梨酯進行治療。單硝酸異山梨酯的用法為:每次服用20mg,每天服用2~3次,連續治療4周。我院對乙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阿托伐他汀的用法為:每次服用20mg,每天服用1次,連續治療4周。另外,要叮囑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悅的心情,并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合理安排膳食。
①我院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其心絞痛發作的次數減少80%以上。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心絞痛發作的次數減少50%~80%。無效:患者經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經過治療后,乙組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便秘的癥狀,有3例患者出現了頭痛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2%;甲組中有3例患者出現了頭痛的癥狀,有3例患者出現了眩暈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2.24%。乙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略低于甲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該病的發生主要與患者飲食習慣不良、酗酒、長期吸煙、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因素有關[4]。該病患者若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就可能出現心源性猝死等嚴重的心臟事件,從而危及其生命。臨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是一種新型的調脂藥。此藥除了具有降低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總膽固醇水平的作用外,還具有減輕其動脈壁內皮炎癥反應的作用[5],從而達到治療冠心病的目的。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用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用藥較為安全。
[1] 何勤.冠狀動脈慢血流現象[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6(33):167-168.
[2] Amasyali B, Tu rhan H , Kose S , et al.Aborted sudden ca rdi ac death in a 20-year-old man w i th slow coronary f low[J] .Int J Cardiol, 2006 , 109 :427-429.
[3] Gib son CM , Cannon CP , Daley WL , et al.TIMI frame cou nt:aquant it a-t ive method of ass es sing coronary art ery fl ow [J] .Circulation , 1996 , 93 :879-888.
[4] 李勇,陳玉國, 徐峰, 等. ALDH2 基因多態性與冠狀動脈慢血流現象的相關性[J].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8(7):91-94.
[5] 劉文君,李瑩,吳娟,等.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動脈粥樣斑塊穩定性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 13( 15) : 2940-2.